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哈钦戏仿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5:25
【摘要】:作为独具特色的创作与表现形式,戏仿演变至今,始终带给了人们多样的文学与文化艺术呈现。在当今时代,不管是在影视媒体,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各个方面,都包含和总结了戏仿内部的多重美学理念与内涵。那么,在当今社会“戏仿”到底扮演着一种怎样的角色,它的作用与意义到底在哪,本文对琳达·哈钦的戏仿理论做了梳理和解析,讨论戏仿理论在后现代的独特性与重要性,将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选题缘由和意义、介绍了哈钦的生平、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梳理琳达·哈钦戏仿理论的渊源,介绍一下早期戏仿理论的发展轨迹,追溯哈钦戏仿思想的渊源。作为后现代文化的推广者,哈钦的后现代理论思想丰富又具有深度,而戏仿是实现后现代主义文化表达策略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应有着相当重要的文化地位。戏仿从早期的文学文化中引申到如今,在文化与艺术中,包括影视、建筑、音乐和美术等等领域,甚至是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明显表现。与早期的“单一互文形式”不同,了解戏仿已经是我们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必经路径。第二章,第一节是对琳达·哈钦戏仿理论的概念、特质进行阐述。后现代戏仿一开始并不为人所接受,甚至在大部分理论学者眼中,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滑稽表现”。哈钦通过理论研究和文化实践,始终想要为戏仿正名,想要向世人表达,戏仿不光值得我们了解和推广,甚至值得大众去延续和深化。第二节选取了三个比较具有代表性,与哈钦所定义的戏仿理论相似的概念进行一个比较与分析。戏仿与反讽,拼贴还有恶搞这些相似概念的混淆,致使这些概念被不加区别的使用和滥用。尽管它们有着明显的亲近表现,但是在文本对象、目标态度还有审美价值上始终是有着明显的差异的,合理的区分是为了更好的使用。第三章,阐述哈钦戏仿理论的内在文化政治内涵。通过探寻哈钦为戏仿理论做出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戏仿作为修辞手法在文化政治领域下蕴含的深意,尤其是在后现代语境中,戏仿的兴起与兴盛,为世界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结语部分,总结了哈钦在戏仿理论中的成就和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哈钦的戏仿理论都是来自于对后现代艺术领域和后现代政治环境的密切观察和解析,尤其是对于戏仿理论实践有着巨大的贡献。后现代主义戏仿理论也正是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才会在文艺理论体系中独树一帜,成为当下具有丰富和重大影响的文化实践表现形式。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和更替,后现代戏仿在未来的发展和走向,以及它是否始终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我们不得而知,这或许也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思考之心去继续寻求答案!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0
【图文】:

雅典,学院,蒙娜丽莎


图 2.1 《雅典学院》塞尔·杜尚①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复制品加上了原小胡子——《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同样震惊了整个文艺界,但创作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对经典文学艺术作品的再塑为后世的话语权利扩大与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因为一战时,战的艺术创作者们掀起了一场名为达达主义的运动,“达达”指,是一种无意识的语言表达。这场运动的发起是为了让人们明

蒙娜丽莎,胡须


第二章 哈钦后现代戏仿定义与特牲代中期开始,许多女明星,如美国的戏仿的对象,他的作品走向世俗化的顶明背后的文化“疾病”在看似令人眼花下了对无奈的病态和莫名的空虚。正式典画作为西方精神的隐喻载体,在虚与在面对似是而非的画面的同时,能够体他的技术调充满调侃和荒谬性,但更重经典的同时也能表达出自信而达到对人

自画像,蒙娜丽莎,胡须


《自画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梦;;“相对之歌”——戏仿如何存在[J];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13期

2 孙烨;;蒂尼亚诺夫的戏仿理论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01期

3 张俪萍;;互文性文类视角下的戏仿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4 郑文佳;;论《乃莉塔》中的戏仿与解构[J];北方文学;2017年20期

5 刘威;;“戏仿”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J];就业与保障;2018年22期

6 万娅丹;;戏仿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流变[J];北方文学;2019年14期

7 张琼瑶;;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戏仿现象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刘如珍;;戏仿:一种难以回避的话语表达方式[J];艺苑;2009年05期

9 孟梦;;“相对之歌”——戏仿如何存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年06期

10 编者;;戏仿经典[J];名作欣赏;201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修倜;;“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曹燕飞;;戏仿合法性之讨论——以利益衡量为工具[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 姜明坤 阮开欣;加拿大如何适用戏仿例外规则?[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汪闽燕 本报实习生 高笛;港将修法确定“戏仿”作品是否侵权[N];法制日报;2013年

3 陈玫莹;戏仿自由岂能游走在版权的边缘[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4 杨友苏;时尚戏仿载体对生存的奇特拷问[N];文汇报;2007年

5 种洁;另类创新力的“戏仿”与娱乐有“度”[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硕;那些戏仿logo,到底在表达什么[N];文汇报;2018年

7 王昕 刘欣欣;历史剧的再现、表现与戏仿[N];文艺报;2003年

8 王铁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教授 杨尔弘 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教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李永刚 渤海大学 夏中华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侯敏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分中心副主任教授;流行语记录社会的发展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晓华;贾玲戏仿花木兰逾越了底线吗?[N];华夏时报;2015年

10 江春兰;亦真亦幻 戏仿嘲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悠哲;新时期以来文学戏仿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查鸣;戏仿文学的喜剧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高荣林;知识产权与表达自由:冲突与契合之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宋秀梅;乌托邦时代个体命运的艺术备忘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娅璇;哈钦戏仿理论研究[D];吉首大学;2019年

2 徐晗杰;家庭摄影中的戏仿行为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3 吴文越;消费文化视域下戏仿影评短片的传播策略与动因解析[D];湖北大学;2018年

4 林晓冬;新新媒介语境下热点事件的戏仿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年

5 王栋;戏谑的叙事与荒诞的画面[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文利;玛格丽特·A·罗斯的戏仿观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7 张瑾;美国综艺喜剧节目戏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孙艳妮;民主与多元的期冀:《午夜之子》的戏仿文本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9 赵倩;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戏仿现象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10 韩玮;新闻戏仿现象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5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85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8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