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英汉动词使役表达析《论语》两个英译本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0-08-11 16:42
【摘要】: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虑,使役概念表达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典型使役事件的临摹或概念化。使役概念在语言中的表达存在两个集合,一为语义范畴,一为表达形式。对于使役范畴而言,Saeed (1997)认为当一种状态受外力作用变为另一状态时,其过程有四种形式,表达式为:ADJ1(X), COME-ABOUT(X), CAUSE (COME-ABOUT(X)) andADJ2(x), LevinRappaport (1994,1995)曾指出在使役及物动词中,使役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表达形式为[xACT] CAUSE [y BECOME/GO STATE];而对于表达形式的认识也有不同的理解,Comrie(1981)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词汇使役,形态使役和句型使役,Goldberg (1995)则从结构语法的角度将其分为使动-位移句式,双及物句式,双宾语句式等,因此不难看出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使役概念的研究仅限于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使役概念引入翻译领域。 本文以Talmy (2000)“实现事件”(The Event of Realization )中的动词词汇化模式为理论框架,结合《论语》原本及其两个有代表意义的英译本作为研究语料,从而研究了英汉语际翻译中使役概念表达的不同词汇化模式且对使役概念表达做了新的认定。传统的使役概念表达只限于词汇使役和结构使役,而在实际翻译操作中,译者则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使役概念,如:致使位移句式,致使-转移-位移句式,双及物句式,结果句式及被动语态结构等。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由于英汉语言,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不同的译者在翻译使役概念表达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英语为母语的译者侧重于词汇使役及部分致使位移句式,被动语态结构等表达使役概念,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则更侧重于使役结构表达使役概念。另外,本文还发现英语动词词汇化使役的程度远大于汉语。 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如何处理使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容忽视,本文以《论语》及其两个英译本作为研究语料对此现象作了进一步探讨,从而指出不同译者在翻译使役表达时采用不同的模式表达动词使役,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英汉语际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价值,而这一研究也将对外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守信;廖秋忠;;汉语使成式的语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3期

2 高宪礼;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兼论翻译中思维模式的移植与转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黄锦章;汉语中的使役连续统及其形式紧密度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使役句[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5 刘莺;英语使役动词新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6 张京鱼;心理动词与英语典型使役化结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詹朋朋;英汉翻译的思维切换模式[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张辉;语法整合与英汉致使移动的对比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熊学亮,梁晓波;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10 梁锦祥;英语的使动结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789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89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