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当代艺术的废墟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1 15:00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的废墟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废墟是历史的更替,是被废弃的遗存,被废弃后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虽废弃破败,但产生的废墟形象作为重要的想象体,诞生许多文艺作品。作为形象表征,其意义不仅是昭示历史,更重要的是诠释主体性。在当代艺术如火如荼的实践中,废墟形象和符号常常被用来进行艺术创作,这和当代艺术某些怪诞、颠覆、拼贴、复制的特征契合,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就与废墟有关。本文通过后现代表征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形态废墟形象表征;因城市化进程致使的拆迁废墟形象表征;因工业化进程留下的废弃厂房废墟表征;关注这些废墟符号意义生产过程和影响。对于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理解废墟美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废墟 表征 当代艺术 历史文化 城市化 工业化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第一章 “废墟”理论辨析9-12
  • 第一节 “当代艺术”概念的厘清9-10
  • 第二节 理论追溯10-12
  • 第二章 废墟的生成与审美品格12-23
  • 第一节 丘与墟12-14
  • 第二节 废墟中怀古和怀旧情感属性14-17
  • 第三节 废墟的美学品格17-19
  • 第四节 圆明园的废墟形象审美品格及当代意义19-23
  • 第三章 历史文化形态的废墟艺术形象表征23-36
  • 第一节 远望历史的风景24-27
  • 第二节 高原上的废墟“城堡”27-31
  • 第三节“三峡好人”的废墟之上生存31-36
  • 第四章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废墟艺术形象表征36-47
  • 第一节 城市的乡愁37-39
  • 第二节 城市废墟的艺术现场39-43
  • 第三节 城市拆迁废墟的视觉形象43-47
  • 第五章 工业化进程工业废墟艺术形象表征47-57
  • 第一节 作为废墟形象的老厂房艺术区——以798为例48-52
  • 第二节 废墟之上工人时代的式微——《二十四城》与《钢的琴》52-57
  • 结论 作为废墟形象的现代意义57-58
  • 参考文献58-61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 后记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士明;;从废墟到盛墟[J];东方艺术;2007年14期

2 王欣;;崇高与壮美范畴辨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高寿仙;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反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J];美术学报;2009年01期

5 余虹;艺术的神性维度——论丁方的行-文-画[J];文艺研究;2005年01期

6 郝青松;;废墟之中,艺术何为——当代艺术转折时刻的价值思考[J];艺术广角;2012年04期

7 杨卫;废墟上的生命垒砌——李松的古典情结[J];艺术评论;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欧阳玮;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表皮再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的废墟形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