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文本旅行的视角看《况义》在明末的译介

发布时间:2017-04-03 10:08

  本文关键词:从文本旅行的视角看《况义》在明末的译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伊索寓言》作为世界经典寓言故事集,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中国翻译《伊索寓言》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况义》是第一本专门翻译介绍伊索寓言的中文选译本,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翻译版本。《伊索寓言》的引进为中国寓言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元素。本文尝试以赛义德的旅行理论为基础,探讨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形的关系。本文结合该名著最为公众认可的英文版本《伊索寓言全集》,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这几个方面入手,与明末的汉译本《况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伊索寓言》在翻译这一旅行过程中经历了何种变形以及变形后的接受度,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文本产生变形的原因以及变形后对中国寓言发展的影响。论文认为,翻译就是一场旅行,文本在翻译这一旅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译入语本土历史文化等意识形态的的影响,为了被译入语国家接受必定会产生变形,但变形本身也会对译入语国家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理论旅行 文本旅行 《伊索寓言》 《况义》 翻译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Acknowledgements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1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1-12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2-13
  • 1.4 The Layout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4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Kuang Yi15-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raveling Theory17-24
  • 2.2.1 Traveling Theory17-18
  • 2.2.2 Traveling Theory and Translation18-20
  • 2.2.3 The Traveling of Texts20-2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4-29
  • 3.1 The Traveler25
  • 3.2 Traveling Background25-26
  • 3.3 Deformation Process26-27
  • 3.4 The Influence after the Deformation27-29
  • Chapter Four A Study on Kuangy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veling Theory29-59
  • 4.1 The Traveler29-33
  • 4.1.1 Introduction of Aesop’ Fables29-32
  • 4.1.2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ors32-33
  • 4.2 Traveling Background33-37
  • 4.2.1 The Cultural Situations in China around the 1620s34-36
  • 4.2.2 The Situation of the Missionaries in China around the 1620s36-37
  • 4.3 Deformation Process: Deformation of Aesop’s Fables37-51
  • 4.3.1 Translation material Selected39-41
  • 4.3.2 Translation Strategy41-47
  • 4.3.3 Translation Style47-51
  • 4.4 The Influence after Traveling51-59
  • 4.4.1 The Acceptance of Kuang Yi52-55
  • 4.4.2 The Influence of Kuang Yi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ables55-59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9-62
  • Notes62-63
  • References63-66
  • Appendix66-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索寓言》简介[J];文化译丛;1984年01期

2 蔡璇;;狮子和狼 改编自《伊索寓言》[J];英语大王;2007年Z2期

3 蔡璇;;胀肚的狐狸 改编自《伊索寓言》[J];英语大王;2007年Z2期

4 陈雪军;李樱;;狮子和老鼠——改编自《伊索寓言》[J];英语大王;2008年01期

5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J];文苑;2009年03期

6 金留春;;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谈谈《伊索寓言》[J];语文学习;1982年02期

7 涂梦佳;;读《伊索寓言》[J];独生子女;2002年08期

8 钱锺书;读《伊索寓言》[J];名作欣赏;2002年03期

9 孟丽;刘莉;;《伊索寓言》在近代中国报刊上的传播[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杨扬;;《伊索寓言》的明代译义抄本——《况义》[J];文献;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雷;颠覆伊索:对《伊索寓言》的当代解读[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学思;在昆仑山脚下演绎《伊索寓言》[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金国平;西学东渐:从《依湿杂说》到《伊索寓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朱砂;类比推理的运用[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5 韶关日报记者 黄捷文;乡村孩子的阅读渴望[N];韶关日报;2012年

6 何礼利;“议论”的议论[N];永州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枫;先秦诸子寓言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2 贾景丽;从文本旅行的视角看《况义》在明末的译介[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张若溪;《伊索寓言》的体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周海丽;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伊索寓言》在中国的译转性特点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曹磊;认知视角下《伊索寓言》中动物隐喻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李芳芳;《伊索寓言》的翻译对中国寓言发展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1年

7 朴龙杰;《百喻经》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辛羽;《庄子》与《伊索寓言》中的篇章隐喻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从文本旅行的视角看《况义》在明末的译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4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