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学译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日译期刊《灯火》模式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5 13:43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活动由来已久,相关批评成果丰富多样。近年,学界以"译者主体性"为中心的讨论比较热烈,内容涉及译介动机、翻译策略、社会影响等方面。但是,很多研究默认译者为"个体",强调母语的优势或劣势,忽略对译者群体、共同作业的考察,对在此过程中存在的译者间的共融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研究不足。日译期刊《灯火》通过尝试性译介实践,为相关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例证。而这种由中方主导、中日双方共同协作的模式亦可复制至其他译介活动中,助力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文章来源】:外语学刊.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
2 创新工作模式
3 提供反思平台
4 增加“介绍”内容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编辑之于译作形成的影响性——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西方编辑观述评[J]. 周领顺,周怡珂.  外语学刊. 2018(01)
[2]中国文学借“谁”走出去——有关译介传播的6个思考[J]. 张丹丹.  外语学刊. 2015(02)
[3]副文本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J]. 肖丽.  上海翻译. 2011(04)



本文编号:3187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87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