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发布时间:2017-04-21 16:09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过程的研究是整个翻译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出现与发展,国内外学者们开始关注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的运作过程。本文拟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认知视角出发,通过分析翻译过程来探讨翻译活动涉及的诸多认知因素,包括对两种语言的语境信息认知、文化知识认知,原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认知,以及译文读者的阅读背景和期待的认知。关联理论是斯波伯(Dan Sperber)与威尔森(Deirdre Wilson)在格莱斯(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其核心就是认知与交际。随着古特(Ernst August Gutt)对关联理论的进一步阐释与应用,它的影响力已经跨越语用学研究领域,逐步延伸至翻译领域。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关联理论,作为研究人类交际的认知语用理论,对翻译产生了很强的指导和解释作用,不仅有利于解读译本多样性现象,完善译者主体性研究,而且可以从认知角度揭示翻译的运作过程。菲茨杰拉德的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上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巫宁坤译本(1983,2013)和姚乃强译本(2004)为语料,拟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过程出发,从语言、文化、风格等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以及该过程所涉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客观性描述,尝试性构建翻译过程动态研究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翻译过程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7-8
  • Abstract8-10
  • 摘要10-15
  • INTRODUCTION15-18
  •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5-16
  •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16-17
  •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7-18
  •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PREVIOUS STUDIES18-30
  • 1.1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18-24
  • 1.1.1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abroad18-22
  • 1.1.2 Studies on Relevance Theory in China22-24
  • 1.2 Studies on The Great Gatsby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24-28
  • 1.3 Summary28-30
  • Chapter 2 RELEVANCE THEORY AND TRANSLATION30-54
  • 2.1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30-33
  • 2.1.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31-32
  • 2.1.2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and optimal relevance32-33
  • 2.2 Cognitive Context as Emphasis of Relevance Theory33-37
  • 2.2.1 Cognitive context34-35
  • 2.2.2 Contextual effects35
  • 2.2.3 Cognitive schema35-36
  • 2.2.4 Relevance between cognitive context and cognitive schema36-37
  • 2.3 Relevance-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n Translation37-42
  • 2.3.1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37-39
  • 2.3.2 Pragmatic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39-41
  • 2.3.3 Cognitive nature of dynamic translation41-42
  • 2.4 Main Stages of Dynamic Process of Translation42-52
  • 2.4.1 Cognitive context formation42-45
  • 2.4.2 Cognitive schema processing45-50
  • 2.4.3 Translation strategy selection50-52
  • 2.5 Summary52-54
  • Chapter 3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54-84
  • 3.1 The Great Gatsby and its Chinese Versions54-59
  • 3.1.1 An overview of Fitzgerald and his masterpiece The Great Gatsby54-55
  • 3.1.2 An overview of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55-59
  • 3.2 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59-82
  • 3.2.1 Analysis from the linguistic perspective59-69
  • 3.2.2 Analysis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69-78
  • 3.2.3 Analysis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78-82
  • 3.3 Summary82-84
  • CONCLUSION84-87
  • NOTES87-88
  • REFERENCES88-94
  • APPENDIX94-95
  • 论文发表情况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琴;;《德伯家的苔丝》及其三种汉译本的比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五明子;;最新发现的《纯粹理性批判》汉译本[J];读书;2008年07期

3 韩莉妲;韩江洪;;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析《教父》汉译本[J];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4 乔丽;;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的三个汉译本的描述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4期

5 林燕华;;论“功能加忠诚”视角下的《快乐王子》汉译本[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秉常;;试评《第三帝国的兴亡》汉译本[J];中国翻译;1981年01期

7 元望;;翻译外国著作要认真校订——《帝国主义在满洲》汉译本读后[J];历史研究;1981年04期

8 杨天权;初评《希氏内科学》汉译本[J];上海科技翻译;1988年01期

9 徐大伟;对汉译本《机械制造系统中的计算机控制》中某些翻译错误的分析与修正[J];机电一体化;1999年05期

10 邓梦林;;《圣经》英汉译本中零形回指对比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晓冰;;保持童趣 再现童心——《小妇人》汉译本评析[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申蓉;;《物种起源》片段汉译本质量评估:功能语篇分析视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泽林;关联理论视角下《蝇王》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建华;当代英文小说《赎罪》汉译本中的连贯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妍孜;《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汉译本中的衔接转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张桂霖;Hell-Heaven汉译本的翻译报告[D];宁波大学;2015年

5 龙娇;论《红字》两汉译本的美学再现[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玉;衔接视角下的培根散文及汉译本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亚凤;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D];兰州大学;2016年

8 崔薇;从叙事学角度看《河湾》的汉译本[D];河北大学;2008年

9 赵冉;美国小说《教父》汉译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瑜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汉译本评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从关联理论看《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两个汉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0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