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影响探究
发布时间:2021-07-22 10:40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当摄影诞生,艺术品的崇高与不可接触感就开始被打破。当电影出现,世界开始以复制的形式无限接近于大众,艺术的神秘感就此完全破灭。此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本雅明抓住了电影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并进行集中研究,他预言,机械复制时代必将到来,这也会是世界艺术发展的必然事件。在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下,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汲取马克思“艺术生产”观中的精髓,本雅明对新兴的机械复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其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便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本雅明也关注到技术革新过程中,作为艺术生产的重要参与者——艺术家身份的变化,在其代表作《作为生产者的作者》一文中,他将艺术创作者置身于马克思艺术生产关系理论的框架中,以艺术生产者的角度单独对艺术创作者身份的变化进行了论述。本文以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为中心,围绕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两大论著《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力求从中探求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精髓。同时,就艺术生产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影响进行讨论,并从艺术生产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的相互影响中找出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方向...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要义
第一节 “技术”是重要的艺术生产力
一. 马克思“艺术生产观”简述
二. 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分析
第二节 “机械复制”与“光韵”的消失
一. “光韵”的本质
二. “光韵”的褪去与艺术的革新
第三节 “机械复制”与艺术价值的变更
一. 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二. 膜拜价值让位于展示价值
第四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电影
一. 电影带来的“震惊”体验
二. “震惊”艺术的独特价值
三. 电影演员的特殊成就
第五节 机械复制技术与“图像时代”
一. 机械复制技术带动“图像时代”变革
二. “图像时代”变革带来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体系下的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一. 法兰克福学派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二. 大众文化的“否定话语”
三. 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 本雅明与阿多诺关于机械复制技术的争论
一.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概念
二. 赞扬与批判间引发争论
第三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影响——以中国电视剧创作为例
第一节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积极影响
一. 技术运用带来独立创新
二. 文艺大众化下的“平易近人”
三. 广泛传播中树立正面导向
第二节 “技术过度”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消极影响
一. 从独立创新到跟风翻拍
二. 文化接受中的“断章取义”
三. “技术过度”造成审美流失
第三节 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建议
一. 技术运用合理化
二. 提升创作者的综合素养
三. 海外传播促进创作钻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械复制艺术”与“文化工业”——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之比较研究[J]. 陈玉霞. 理论探讨. 2010(03)
[2]从阿多诺和本雅明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两个维度[J]. 付用权.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02)
[3]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J]. 陈世雄.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2(02)
硕士论文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研究[D]. 谷黎莎.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本雅明悲悼剧理论研究[D]. 石晓萌.山东大学 2012
[3]机械复制与艺术命运[D]. 彭广林.吉首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6996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目的
(二)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要义
第一节 “技术”是重要的艺术生产力
一. 马克思“艺术生产观”简述
二. 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分析
第二节 “机械复制”与“光韵”的消失
一. “光韵”的本质
二. “光韵”的褪去与艺术的革新
第三节 “机械复制”与艺术价值的变更
一. 膜拜价值与展示价值
二. 膜拜价值让位于展示价值
第四节 “机械复制时代”的电影
一. 电影带来的“震惊”体验
二. “震惊”艺术的独特价值
三. 电影演员的特殊成就
第五节 机械复制技术与“图像时代”
一. 机械复制技术带动“图像时代”变革
二. “图像时代”变革带来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体系下的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
一. 法兰克福学派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二. 大众文化的“否定话语”
三. 本雅明对大众文化的不同态度
第二节 本雅明与阿多诺关于机械复制技术的争论
一.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概念
二. 赞扬与批判间引发争论
第三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影响——以中国电视剧创作为例
第一节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积极影响
一. 技术运用带来独立创新
二. 文艺大众化下的“平易近人”
三. 广泛传播中树立正面导向
第二节 “技术过度”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消极影响
一. 从独立创新到跟风翻拍
二. 文化接受中的“断章取义”
三. “技术过度”造成审美流失
第三节 对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建议
一. 技术运用合理化
二. 提升创作者的综合素养
三. 海外传播促进创作钻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械复制艺术”与“文化工业”——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之比较研究[J]. 陈玉霞. 理论探讨. 2010(03)
[2]从阿多诺和本雅明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两个维度[J]. 付用权.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02)
[3]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J]. 陈世雄.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2(02)
硕士论文
[1]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研究[D]. 谷黎莎.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本雅明悲悼剧理论研究[D]. 石晓萌.山东大学 2012
[3]机械复制与艺术命运[D]. 彭广林.吉首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6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29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