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逊·侯波与栋居弘一良复仇心理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19:04
《血字的研究》是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第一个案件,故事讲述了美国青年杰弗逊·侯波为了自己的爱人露茜而向摩门教复仇的经历;《人性的证明》是日本侦探小说家森村诚一“证明三部曲”中名气最大的作品,小说中的刑警栋居弘一良因为儿时的创伤向整个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发起复仇。复仇往往是大部分侦探小说中贯穿首尾的线索,影响着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我们发现,《血字的研究》和《人性的证明》中的两个复仇者分别代表了侦探小说复仇故事的两种类型,即直接复仇与间接复仇。那么,如果将采取不同复仇方法的复仇者心理进行比较研究,将会为侦探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领域。本文通过文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侯波与栋居的复仇心理进行梳理分析。目的是通过对二者的复仇心理进行比较研究,来揭示作者如何综合运用人物的复仇心理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构建侦探小说的叙事结构。通过对两个复仇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复仇心理的产生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体自身利益遭到侵害后想要平衡心理的需求,外因是恶劣的外界环境对主体的压迫;从两个人复仇心理的性质和形成的模式来看,复仇心理...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2.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3.创新点
一、复仇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动因:失去挚亲的悲痛
1.侯波:爱人的香消玉殒
2.栋居:父母的生离死别
(二)外部诱因:恶劣环境的压迫
1.侯波:摩门教的极端迫害
2.栋居:战后社会的混乱不堪
二、复仇心理的性质与形成的模式
(一)性质
1.侯波的爱与恨:偏执的个人复仇
2.栋居的痛与悟:深刻的理性复仇
(二)模式
1.侯波:突变式模式
2.栋居:渐变式模式
三、复仇心理对人物未来的影响
(一)侯波的沉溺:锒铛入狱的凶手
(二)栋居的觉悟:成绩斐然的刑警
四、复仇心理对侦探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
(一)情节发展
1.案件的发生与复仇者的复仇心理有关
2.案件的侦破与复仇者的复仇心理有关
(二)叙事结构
1.线性叙事与单一结构:侦探小说的创作模板
2.非线性叙事与重复结构:侦探小说的创新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惊悚悬疑类短片的叙事结构初探[J]. 谢昕彤,邵瑜莲. 上海文化. 2019(10)
[2]浅析《人性的证明》的艺术特色与文化隐喻[J]. 逯春晓. 戏剧之家. 2019(29)
[3]鲁迅复仇意识的形成及其个性特征[J]. 韩冰.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4)
[4]《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研究[J]. 郑一,普布元旦,孔王. 戏剧之家. 2019(14)
[5]论新世纪中国侦探小说的深层结构模式[J]. 高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基于操控理论视角的《血字的研究》汉译本解析[J]. 王旭妮. 海外英语. 2018(09)
[7]对《呼啸山庄》和《基督山恩仇记》复仇主题的比较分析[J]. 黄子淇. 电视指南. 2018(09)
[8]复仇与爱情的双向性——人性视角下的《基督山伯爵》[J]. 姜亚楠,罗长青.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02)
[9]复仇之路——论《复仇》与理想型文学[J]. 李岳. 戏剧之家. 2018(01)
[10]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J]. 吴南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2)
硕士论文
[1]国产悬疑类网络剧的叙事策略研究[D]. 钟敏.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血字的研究》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 梁霁倩.广西师范大学 2018
[3]浅析歌剧《原野》中仇虎的角色定位[D]. 郑一强.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4]侦探小说的推理模式与证据运用[D]. 陈曦.山东大学 2017
[5]《血字的研究》的情节建构[D]. 冯娅萍.宁夏大学 2017
[6]基于语料库的《血字的研究》人际功能的分析研究[D]. 唐文萍.西南石油大学 2016
[7]对“战争新娘”的历史沉思[D]. 余聪.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阿拔斯区的地下室》女主人公胡露德的复仇心理[D]. 张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304172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2.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3.创新点
一、复仇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动因:失去挚亲的悲痛
1.侯波:爱人的香消玉殒
2.栋居:父母的生离死别
(二)外部诱因:恶劣环境的压迫
1.侯波:摩门教的极端迫害
2.栋居:战后社会的混乱不堪
二、复仇心理的性质与形成的模式
(一)性质
1.侯波的爱与恨:偏执的个人复仇
2.栋居的痛与悟:深刻的理性复仇
(二)模式
1.侯波:突变式模式
2.栋居:渐变式模式
三、复仇心理对人物未来的影响
(一)侯波的沉溺:锒铛入狱的凶手
(二)栋居的觉悟:成绩斐然的刑警
四、复仇心理对侦探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
(一)情节发展
1.案件的发生与复仇者的复仇心理有关
2.案件的侦破与复仇者的复仇心理有关
(二)叙事结构
1.线性叙事与单一结构:侦探小说的创作模板
2.非线性叙事与重复结构:侦探小说的创新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惊悚悬疑类短片的叙事结构初探[J]. 谢昕彤,邵瑜莲. 上海文化. 2019(10)
[2]浅析《人性的证明》的艺术特色与文化隐喻[J]. 逯春晓. 戏剧之家. 2019(29)
[3]鲁迅复仇意识的形成及其个性特征[J]. 韩冰.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4)
[4]《哈姆雷特》的复仇主题研究[J]. 郑一,普布元旦,孔王. 戏剧之家. 2019(14)
[5]论新世纪中国侦探小说的深层结构模式[J]. 高媛.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基于操控理论视角的《血字的研究》汉译本解析[J]. 王旭妮. 海外英语. 2018(09)
[7]对《呼啸山庄》和《基督山恩仇记》复仇主题的比较分析[J]. 黄子淇. 电视指南. 2018(09)
[8]复仇与爱情的双向性——人性视角下的《基督山伯爵》[J]. 姜亚楠,罗长青.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02)
[9]复仇之路——论《复仇》与理想型文学[J]. 李岳. 戏剧之家. 2018(01)
[10]剖析艾米丽《呼啸山庄》里的复仇意识[J]. 吴南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2)
硕士论文
[1]国产悬疑类网络剧的叙事策略研究[D]. 钟敏.江西财经大学 2019
[2]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血字的研究》三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 梁霁倩.广西师范大学 2018
[3]浅析歌剧《原野》中仇虎的角色定位[D]. 郑一强.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
[4]侦探小说的推理模式与证据运用[D]. 陈曦.山东大学 2017
[5]《血字的研究》的情节建构[D]. 冯娅萍.宁夏大学 2017
[6]基于语料库的《血字的研究》人际功能的分析研究[D]. 唐文萍.西南石油大学 2016
[7]对“战争新娘”的历史沉思[D]. 余聪.东北师范大学 2015
[8]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解读《阿拔斯区的地下室》女主人公胡露德的复仇心理[D]. 张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3
本文编号:3304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04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