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雕龙》的情-辞观
发布时间:2021-08-31 03:44
情、辞在《文心雕龙》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学界对此虽然早已达成了共识,但往往笼统地将某些范畴分别对应情与辞,或是泛泛地用“情内辞外”来解释相关理论,不仅遮蔽了各范畴与情、辞的内在联系,更在无形中割裂了情辞关系,因此难以理解刘勰重视情、辞的深层动因,也很难把握《文心雕龙》的整体性。本文的中心论旨是:《文心雕龙》将情辞关系置于一切创作活动的中心,依情、辞而形成的各个要素,共同组成了情-辞有机体——文章。《文心雕龙》情-辞观既既是对前代情辞关系认识的扬弃与发展,也是对同时代文学思想的包容与更新。《文心雕龙》的情辞理论,前承古人,后启来者,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全文各章围绕这一中心论旨展开:第—章,对先秦至魏晋的情辞关系认识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追溯刘勰的情-辞观的思想渊源;第二章,以性灵为起点,以志为方向,以理性和感性为驱动力,以情经辞纬为终点,描绘出《文心雕龙》情辞关系变化的基本形态;第三章,分析刘勰对情-辞审美范式的设计;第四章,揭示《文心雕龙》中物的内涵及其在情、辞之间的内化;第五章,探究刘勰对以情辞关系为基础的文章体制的建构;第六章,理解刘勰对作家掌控情辞关系的能力——才学的认...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文心雕龙》情-辞观研究现状
(一) 对情-辞观内涵的发掘
(二) 对情-辞观外延的开拓
三、研究宗旨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至魏晋情-辞关系认识历程
第一节 先秦:言意相离与情辞相合的异派分歧
第二节 两汉:感物造端与情辞相称
第三节 汉末魏晋:追求情辞尽致与崇尚言外之意
第二章 论《文心》情辞关系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情辞关系溯源
第二节 情辞关系变化的过程
第三节 情辞关系变化的结果
第三章 论《文心》的文章审美范式设计
第一节 情的真实与深厚
第二节 辞的要约与丽则
第三节 情-辞审美范式的整体风貌
第四章 论《文心》“物”的内涵及其内化
第一节 物的内涵:自然景物与政事日用的事物集合
第二节 物的内化:“物色尽而情有余”的体验书写
第三节 事的内化:“事以明核为美”的经验结撰
第五章 论《文心》情-辞视域中的文章体制
第一节 义脉与文辞:文章生命体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情志、事义、辞采、宫商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通变:不同文章体制的越界
第六章 论《文心》情-辞视域中的作家才学
第一节 才:掌控情辞关系的能力
第二节 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刘勰对文人的认可与对文章的尊崇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374121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文心雕龙》情-辞观研究现状
(一) 对情-辞观内涵的发掘
(二) 对情-辞观外延的开拓
三、研究宗旨和方法
第一章 先秦至魏晋情-辞关系认识历程
第一节 先秦:言意相离与情辞相合的异派分歧
第二节 两汉:感物造端与情辞相称
第三节 汉末魏晋:追求情辞尽致与崇尚言外之意
第二章 论《文心》情辞关系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 情辞关系溯源
第二节 情辞关系变化的过程
第三节 情辞关系变化的结果
第三章 论《文心》的文章审美范式设计
第一节 情的真实与深厚
第二节 辞的要约与丽则
第三节 情-辞审美范式的整体风貌
第四章 论《文心》“物”的内涵及其内化
第一节 物的内涵:自然景物与政事日用的事物集合
第二节 物的内化:“物色尽而情有余”的体验书写
第三节 事的内化:“事以明核为美”的经验结撰
第五章 论《文心》情-辞视域中的文章体制
第一节 义脉与文辞:文章生命体的基本架构
第二节 情志、事义、辞采、宫商的有机统一
第三节 通变:不同文章体制的越界
第六章 论《文心》情-辞视域中的作家才学
第一节 才:掌控情辞关系的能力
第二节 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刘勰对文人的认可与对文章的尊崇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374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7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