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othy Morton的生态哲学与艺术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18:35
本文基于人类同自然环境的之间日趋尖锐的紧张关系这一大背景下,介绍生态哲学家Timothy Morton(提姆·莫顿,下文简称莫顿)的哲学观点,并通过其在艺术领域的策展实践、以及他的理论对于艺术作品的陶染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学对于人文学科和艺术领域的影响,以及从哲学和艺术领域出发对于生态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关注并产生影响的可能。本文将这种生态学、哲学和艺术之间相互作用、协作的关系称为“共生”关系,这一方面是莫顿的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另一方面是本文所试图达到的一种促成各个学科、领域的合作,在相互的理念渗透当中去面对更大的议题,并产生新观点的实践上的期待。在对莫顿理论的具体介绍和讨论中,本文以莫顿参与的“面向对象的本体论”这一哲学运动作为背景,通过对其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超物体”的研究,以及其中心的诉求,即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角”的探讨,串联起莫顿的理论和其中涉及的环境和人类社会等现实问题。进而,在莫顿的策展实践和众多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当中,也围绕着两个概念对艺术作品进行了解读和剖析。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聚合彩虹》,2016,埃利亚松
37图2,单色房间(1997)埃利亚松这种体验在他的作品《单色房间(1997)》(图2)中得以体现。相比将艺术品放入空间,埃利亚松更感兴趣的是将空间作为艺术品本身。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将光线分解成一个序列,利用黄色灯光的波长,令整个房间里的一切变成黄色,包括观众自己。我们看到,艺术家构建出的黄色世界是一个相对黄色、相对的视觉,而并非观察对象原本客观的样子。在这个空间中,主体和客体的界限被进一步消除,观看者同他们的观看对象融为一体。经过表象的过滤,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造就我们的经验,这让观众反思到自我把握空间中事物的不确定性。另一件作品《镜子(2017)》迫使观者的眼睛进入3D几何构图。这两者都会涉及我们对结构的感知。通过对于观看者视角的变形和扭曲,艺术家试图揭示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相当大地程度上都取决于观看的方式,当观看的出发点——视角——被扭曲时,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就很容易被一同扭曲。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说,媒体和政治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们加以愚弄和操纵。纵观埃利亚松的作品,他的作品所传达的理念都与莫顿的学说不谋而合。但是,当我们考虑他仍是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时完成的作品《美容》时,我们会发现,莫顿并不是他的思考的起点,而是两人在各自的思考和探索中逐渐产生了共鸣。这个作品由一个聚光灯组成,聚光灯照亮了一部分带孔的软管。当水从管中抽出时,成千上万的细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层薄雾,然后雾将光反射成彩虹。这件作品既美化又剖析了环境奇迹,展现了埃里亚森独特的诗意诠释科学过程的能力。这也可以看作是俄尔普斯生态观通过艺术创作的阐释。由此可见,埃利亚松自己对于艺术及外部世界的理解是逐渐形成的,莫顿帮助他深入了自己对于环境的思考。4.
40他强调,如果我们将蜜蜂的行为进行光谱化的解读,我们其实无法证明人类的建造在任何意义上比蜜蜂好。图3,于热《耕种》2011-2012“蜜蜂”这一元素在探讨人与环境、人工与自然的关系是常常被作为例子提到,这是由于,蜜蜂的活动方式十分类似于建筑师的工作,它们建造的蜂巢就好比是自然界中的建筑物。莫顿在书中也采用了蜜蜂的例子,将其作为非人类的建造行为的代表,而这种非人类的建造活动,隐含了一种对于不同物种之间生产活动的边界的模糊。传统的观点或许会认为,人类建筑师和蜜蜂的区别在于,建筑师进行的是创造性的活动,而蜜蜂仅仅只是执行程序,然而,在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角中,我们不能够进行这样的假设。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根本无法证明,最好的蜜蜂永远不会比最差的人类建筑师要好,也不能将人类的活动归属于想象力,而将非人类的活动归属于重复地执行指令或算法。传统的心灵哲学通常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归属于心灵和语言,而无心灵的动物则遵循着某种生理性和机械式的方式来活动。然而,我们或许并不能断言人类就不盲从与算法,例如,以人类和机器的图灵测试为例,我们最多只能说人类建筑师通过了图灵测试,而并不能说他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更好”的,这是因为,基于心灵和语言的“更好”的定义,同样也是出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被定义的,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活动”当中,优劣并不应当是由人类为中心定义的:因为这肯定是基于一个形而上学的关于人类的断言,因而陷入没有结果的循环。更进一步地,假如采取自然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心灵”的存在本身也是受到质疑的。假如用想象力来区分人和动物的活动的本质性区别,首先,它可能受到这样一种质疑,即,根本不存在我们所谓的“想象”,想象本身可以被还原为
本文编号:3381641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聚合彩虹》,2016,埃利亚松
37图2,单色房间(1997)埃利亚松这种体验在他的作品《单色房间(1997)》(图2)中得以体现。相比将艺术品放入空间,埃利亚松更感兴趣的是将空间作为艺术品本身。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将光线分解成一个序列,利用黄色灯光的波长,令整个房间里的一切变成黄色,包括观众自己。我们看到,艺术家构建出的黄色世界是一个相对黄色、相对的视觉,而并非观察对象原本客观的样子。在这个空间中,主体和客体的界限被进一步消除,观看者同他们的观看对象融为一体。经过表象的过滤,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造就我们的经验,这让观众反思到自我把握空间中事物的不确定性。另一件作品《镜子(2017)》迫使观者的眼睛进入3D几何构图。这两者都会涉及我们对结构的感知。通过对于观看者视角的变形和扭曲,艺术家试图揭示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相当大地程度上都取决于观看的方式,当观看的出发点——视角——被扭曲时,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就很容易被一同扭曲。从更现实的角度来说,媒体和政治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人们加以愚弄和操纵。纵观埃利亚松的作品,他的作品所传达的理念都与莫顿的学说不谋而合。但是,当我们考虑他仍是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时完成的作品《美容》时,我们会发现,莫顿并不是他的思考的起点,而是两人在各自的思考和探索中逐渐产生了共鸣。这个作品由一个聚光灯组成,聚光灯照亮了一部分带孔的软管。当水从管中抽出时,成千上万的细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层薄雾,然后雾将光反射成彩虹。这件作品既美化又剖析了环境奇迹,展现了埃里亚森独特的诗意诠释科学过程的能力。这也可以看作是俄尔普斯生态观通过艺术创作的阐释。由此可见,埃利亚松自己对于艺术及外部世界的理解是逐渐形成的,莫顿帮助他深入了自己对于环境的思考。4.
40他强调,如果我们将蜜蜂的行为进行光谱化的解读,我们其实无法证明人类的建造在任何意义上比蜜蜂好。图3,于热《耕种》2011-2012“蜜蜂”这一元素在探讨人与环境、人工与自然的关系是常常被作为例子提到,这是由于,蜜蜂的活动方式十分类似于建筑师的工作,它们建造的蜂巢就好比是自然界中的建筑物。莫顿在书中也采用了蜜蜂的例子,将其作为非人类的建造行为的代表,而这种非人类的建造活动,隐含了一种对于不同物种之间生产活动的边界的模糊。传统的观点或许会认为,人类建筑师和蜜蜂的区别在于,建筑师进行的是创造性的活动,而蜜蜂仅仅只是执行程序,然而,在一种非人类中心的视角中,我们不能够进行这样的假设。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根本无法证明,最好的蜜蜂永远不会比最差的人类建筑师要好,也不能将人类的活动归属于想象力,而将非人类的活动归属于重复地执行指令或算法。传统的心灵哲学通常将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归属于心灵和语言,而无心灵的动物则遵循着某种生理性和机械式的方式来活动。然而,我们或许并不能断言人类就不盲从与算法,例如,以人类和机器的图灵测试为例,我们最多只能说人类建筑师通过了图灵测试,而并不能说他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更好”的,这是因为,基于心灵和语言的“更好”的定义,同样也是出于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被定义的,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活动”当中,优劣并不应当是由人类为中心定义的:因为这肯定是基于一个形而上学的关于人类的断言,因而陷入没有结果的循环。更进一步地,假如采取自然主义的观点,人类的“心灵”的存在本身也是受到质疑的。假如用想象力来区分人和动物的活动的本质性区别,首先,它可能受到这样一种质疑,即,根本不存在我们所谓的“想象”,想象本身可以被还原为
本文编号:3381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8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