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当代“亚侦探”小说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15:59
亚侦探小说的出现与发展既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也推进了文学的发展进程,它在吸收多种文学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迁,打破常规,突破界限,形成了对作品独特的思考,体现了其特有的魅力。本文对亚侦探小说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论述了中英亚侦探小说的发展概况之后,通过平行研究的方法细致分析文本,一方面探究了两国亚侦探小说在侦探小说元素和记忆元素方面的相同之处,展现了亚侦探小说中侦探以及罪犯在形象以及关系上的复杂性,且体现了作品在谜团设置和破解以及在真相大白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色彩;而记忆的谬误性和自我建构又推动了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表现了小说的深层意蕴和价值。另一方面探讨了作品在爱情元素和政治元素方面的不同之处,呈现出了中英两国女性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两国对爱情的不同标准;而不同的政治视野也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内涵,表现了作家独到的体验与思考,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生活氛围和价值取向。通过对中英两国有关文本的细致分析,并且深入探究了造成这些同或异的原因,展现了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之间雅俗共赏的情趣美,多种文学元素之间的碰撞、交融美,体现了独特的社会批判力度和创新意识,不仅展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启发了新的...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 研究方法及意义
1 中英亚侦探小说概述
1.1 亚侦探小说的界定
1.2 中英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2.1 中国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2.2 英国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3 亚侦探小说的创新之处
2 中英亚侦探小说相同元素之比较
2.1 侦探小说元素的相同性
2.1.1 人物设置的相同性
2.1.1.1 侦探与罪犯形象的多面性
2.1.1.2 侦探与罪犯关系的复杂性
2.1.2 情节建构的相同性
2.1.2.1 谜团的艺术性
2.1.2.2 真相的逆转性
2.2 记忆元素的相同性
2.2.1 记忆的谬误性
2.2.2 记忆的自我建构
3 中英亚侦探小说相异元素之比较
3.1 爱情元素的相异性
3.1.1 程度不同的女性觉醒
3.1.2 底线不一的爱情标准
3.2 政治元素的相异性比较
3.2.1 “向内看”与“向外看”的视野差异
3.2.2 官场腐败与帝国殖民的内涵差异
4 亚侦探小说的深层价值
4.1 独特的审美价值
4.1.1 雅俗共赏的情趣美
4.1.2 多种元素的碰撞美
4.2 积极的社会价值
4.2.1 深刻的社会批判
4.2.2 求变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不可比性探讨[J]. 袁洪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拜厄特《占有》中的侦探小说元素解读[J]. 吕静.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3]《文静的美国人》中的帝国主义权力竞争[J]. 廖文倩. 红河学院学报. 2018(06)
[4]论《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叙事伦理[J]. 陈博. 当代外国文学. 2018(01)
[5]论《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书写特征[J]. 刘智欢,杨金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6]从《我们共同的朋友》看狄更斯社会小说中的侦探文学因素[J]. 姜睿睿.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7]王朔:当代中国侦探小说的拓荒者[J]. 袁洪庚.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8]关于《文静的美国人》中主人公善与恶的探析[J]. 张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栽花不成”与“插柳成荫”——侦探小说在中国的“失”与“得”及其思考[J]. 汤哲声. 文艺研究. 2010(10)
[10]《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高睿.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3)
本文编号:3686077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 研究方法及意义
1 中英亚侦探小说概述
1.1 亚侦探小说的界定
1.2 中英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2.1 中国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2.2 英国亚侦探小说的发展历程
1.3 亚侦探小说的创新之处
2 中英亚侦探小说相同元素之比较
2.1 侦探小说元素的相同性
2.1.1 人物设置的相同性
2.1.1.1 侦探与罪犯形象的多面性
2.1.1.2 侦探与罪犯关系的复杂性
2.1.2 情节建构的相同性
2.1.2.1 谜团的艺术性
2.1.2.2 真相的逆转性
2.2 记忆元素的相同性
2.2.1 记忆的谬误性
2.2.2 记忆的自我建构
3 中英亚侦探小说相异元素之比较
3.1 爱情元素的相异性
3.1.1 程度不同的女性觉醒
3.1.2 底线不一的爱情标准
3.2 政治元素的相异性比较
3.2.1 “向内看”与“向外看”的视野差异
3.2.2 官场腐败与帝国殖民的内涵差异
4 亚侦探小说的深层价值
4.1 独特的审美价值
4.1.1 雅俗共赏的情趣美
4.1.2 多种元素的碰撞美
4.2 积极的社会价值
4.2.1 深刻的社会批判
4.2.2 求变的创新意识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不可比性探讨[J]. 袁洪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拜厄特《占有》中的侦探小说元素解读[J]. 吕静.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3]《文静的美国人》中的帝国主义权力竞争[J]. 廖文倩. 红河学院学报. 2018(06)
[4]论《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叙事伦理[J]. 陈博. 当代外国文学. 2018(01)
[5]论《终结的感觉》中的记忆书写特征[J]. 刘智欢,杨金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6]从《我们共同的朋友》看狄更斯社会小说中的侦探文学因素[J]. 姜睿睿.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7]王朔:当代中国侦探小说的拓荒者[J]. 袁洪庚. 甘肃社会科学. 2014(05)
[8]关于《文静的美国人》中主人公善与恶的探析[J]. 张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9]“栽花不成”与“插柳成荫”——侦探小说在中国的“失”与“得”及其思考[J]. 汤哲声. 文艺研究. 2010(10)
[10]《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高睿.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0(03)
本文编号:3686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8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