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5 15:09
冯梦龙是晚明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冯梦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学作品上,对其“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冯梦龙受当时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在“三言”的编撰过程中,将自己的“情理观”渗透其中。本文试图在美学的视角下,通过收集、整理冯梦龙零散的文艺思想,结合晚明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背景,探讨冯梦龙“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情理观的审美内涵,及冯氏“情理观”在“三言”中的体现。本文主要从情理冲突入手,通过对冯梦龙“三言”宋元话本改编篇目及其他篇目的研究,具体分析“三言”作品体现出的中和审美价值观;从情理冲突的角度切入,具体阐释审美范畴——喜剧与悲剧,并且分析冯氏“情理观”影响下“三言”作品中体现出的喜剧与悲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从宏观的角度介绍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对当时时代审美风尚及文艺审美风格的影响。第二,重点分析冯梦龙“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之“情理观”的审美内涵,并通过对“三言”文本内容的研究,将冯梦龙零散的理论与文本结合起来,阐释冯梦龙“情理观”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三言”中的体...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冯梦龙所处时代及其作品简介
第一节 冯梦龙所处的经济、政治背景
第二节 冯梦龙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第二章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在“三言”中的体现
第一节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 以情为本: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情之表现: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之一
第四节 情理二难: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之二
第五节 情理融合: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终点
第三章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成因
第一节 程朱理学对“理为情之范”的影响
第二节 陆王心学及尊情思潮对“情为理之维”的影响
第三节 冯梦龙个人经历对其“情理观”的影响
第四章 冯梦龙“情理观”对“三言”作品审美范畴的影响
第一节 冯梦龙“情理观”影响下的喜剧
第二节 冯梦龙“情理观”影响下的悲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瓶梅》与“三言”之“互文性”及相关悬疑破解[J]. 李桂奎.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1)
[2]“三言”与冯梦龙的“情教”观[J]. 丁佐湘,蔡欢江.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2)
[3]冯梦龙“情教”思想与“三言”编撰[J]. 祝嘉琳. 文艺评论. 2015(04)
[4]“杜十娘”悲剧母题中的两种爱情观[J]. 刘剑. 电影文学. 2014(01)
[5]论“三言”女性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意蕴[J]. 臧国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6]从文艺心理学看“三言”艺术真实与生活[J]. 刘红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10)
[7]论冯梦龙《三言》的雅俗整合——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九[J]. 申明秀.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4)
[8]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三言”中发迹变泰故事的创作[J]. 邓天杰,黄春如.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4)
[9]冯梦龙情教思想在“三言”中的体现[J]. 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论“三言”中的正统思想[J].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2009(02)
博士论文
[1]冯梦龙文艺思想研究[D]. 韩亚楠.辽宁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三言”中的涉道作品研究[D]. 沈媛媛.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通俗·言情·达理—冯梦龙民间审美观研究[D]. 胡单芳.苏州大学 2016
[3]“三言”中的欲望叙事研究[D]. 朱红杰.陕西理工学院 2015
[4]冯梦龙“三言”中的次要人物研究[D]. 李春晖.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三言”爱情小说研究[D]. 刘萍.山西师范大学 2015
[6]“三言”、“ 二拍”中的“偷情”故事研究[D]. 魏君.曲阜师范大学 2015
[7]“三言”奇遇故事研究[D]. 余仙.重庆师范大学 2014
[8]“三言”史传轶事小说研究[D]. 叶鑫.浙江大学 2013
[9]“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D]. 徐金金.山西师范大学 2012
[10]冯梦龙“三言”语音研究[D]. 李雪.温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1529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冯梦龙所处时代及其作品简介
第一节 冯梦龙所处的经济、政治背景
第二节 冯梦龙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第二章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在“三言”中的体现
第一节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 以情为本: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情之表现: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之一
第四节 情理二难: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发展之二
第五节 情理融合:冯氏“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逻辑终点
第三章 冯梦龙“情理观”文艺美学思想的成因
第一节 程朱理学对“理为情之范”的影响
第二节 陆王心学及尊情思潮对“情为理之维”的影响
第三节 冯梦龙个人经历对其“情理观”的影响
第四章 冯梦龙“情理观”对“三言”作品审美范畴的影响
第一节 冯梦龙“情理观”影响下的喜剧
第二节 冯梦龙“情理观”影响下的悲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瓶梅》与“三言”之“互文性”及相关悬疑破解[J]. 李桂奎. 明清小说研究. 2016(01)
[2]“三言”与冯梦龙的“情教”观[J]. 丁佐湘,蔡欢江. 江西社会科学. 2015(12)
[3]冯梦龙“情教”思想与“三言”编撰[J]. 祝嘉琳. 文艺评论. 2015(04)
[4]“杜十娘”悲剧母题中的两种爱情观[J]. 刘剑. 电影文学. 2014(01)
[5]论“三言”女性形象死亡叙事的审美意蕴[J]. 臧国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6]从文艺心理学看“三言”艺术真实与生活[J]. 刘红梅.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10)
[7]论冯梦龙《三言》的雅俗整合——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九[J]. 申明秀.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4)
[8]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三言”中发迹变泰故事的创作[J]. 邓天杰,黄春如.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4)
[9]冯梦龙情教思想在“三言”中的体现[J]. 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0]论“三言”中的正统思想[J].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2009(02)
博士论文
[1]冯梦龙文艺思想研究[D]. 韩亚楠.辽宁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三言”中的涉道作品研究[D]. 沈媛媛.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通俗·言情·达理—冯梦龙民间审美观研究[D]. 胡单芳.苏州大学 2016
[3]“三言”中的欲望叙事研究[D]. 朱红杰.陕西理工学院 2015
[4]冯梦龙“三言”中的次要人物研究[D]. 李春晖.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三言”爱情小说研究[D]. 刘萍.山西师范大学 2015
[6]“三言”、“ 二拍”中的“偷情”故事研究[D]. 魏君.曲阜师范大学 2015
[7]“三言”奇遇故事研究[D]. 余仙.重庆师范大学 2014
[8]“三言”史传轶事小说研究[D]. 叶鑫.浙江大学 2013
[9]“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D]. 徐金金.山西师范大学 2012
[10]冯梦龙“三言”语音研究[D]. 李雪.温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9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9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