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08:18
新批评是英、美文学理论界乃至整个西方理论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影响相当深远,它的一些基本论点和方法已在西方文坛,尤其是美国文学批评和文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无可消除的印记。兰色姆是美国新批评的领导人物和主要理论缔造者,他的本体论思想是新批评派的最重要的理论起点和源头。兰色姆的本体论新批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阶段:“逃亡者”时期、重农运动时期及《肯庸评论》时期。“逃亡者”时期兰色姆开始了对“物性”、“世界”和“诗歌本质”的思考从而设定了其本体论思想的起点;重农运动时期,兰色姆构建了以重农主义为起点的本体论美学和本体论诗歌理论;《肯庸评论》时期兰色姆放弃了重农主义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诉求,将其学术视界聚焦于文学批评领域,不断充实其批评理论,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文学共和国”,开始了对美国文学界长达二十多年的统治。 兰色姆的本体论是他的美学思想、诗歌理论和批评理论的基础。他的本体论并非是中国传统学界所认为的自相矛盾的理论,也不仅仅是某些学者提出的“方法论”,而是建立在感性直观基础之上的现代本体论。传统本体论是“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在不断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它所存在的...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思想形成与发展道路
2.1 “逃亡者”时期:物性的凝视与沉思
2.2 “重农运动”时期:南方的乌托邦想象
2.3 肯庸评论时期:文学共和国的建构
第3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历史语境与文化政治
3.1 文化保守主义:两种文明的冲突
3.1.1 重农派的现代性批判
3.1.2 农业文明对抗工业文明
3.1.3 现代性选择的艰难困境
3.2 “不打雷的上帝”:宗教关怀和审美救赎
3.2.1 现代社会与信仰危机
3.2.2 《新约》精神与科学理性
3.2.3 宗教信仰与美学思想
第4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哲学基础
4.1 古希腊传统本体论诗学的批判与承继
4.1.1 兰色姆对“柏拉图主义”的批判
4.1.2 兰色姆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
4.2 康德哲学美学的理论奠基
4.3 非理性主义生命哲学的张扬
4.3.1 柏格森对兰色姆的影响
4.3.2 叔本华对兰色姆的影响
4.3.3 弗洛伊德对兰色姆的影响
4.4 克罗齐美学的艺术观照
第5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本体意蕴与现代转换
5.1 对兰色姆“本体论”理论的不同理解
5.2 “本体论”问题的历史传统及现代转换
5.2.1 传统本体论的困境
5.2.2 现代本体论的复兴
5.3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现代本体论意蕴
5.3.1 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5.3.2 感性本体论
5.3.3 生存本体论
5.3.4 语言本体论
5.3.5 诗性本体论
第6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美学奠基与艺术哲学
6.1 兰色姆的第三契机理论
6.1.1 第三契机:美学的乌托邦想象
6.1.2 历史契机:神话、科学与艺术
6.1.3 审美契机:重寻“纯真”年代
6.2 兰色姆的第三维度理论
6.3 兰色姆对传统艺术哲学的超越
6.3.1 艺术再现论传统的质疑
6.3.2 艺术表现论观念的扬弃
6.3.3 走向调和统一的艺术世界
第7章 兰色姆的本体论诗歌理论与本体重构
7.1 诗的本体论意蕴
7.2 诗的生命存在
7.2.1 构架—肌质论的有机整体性
7.2.2 构架—肌质论的功能
7.2.3 诗的张力
7.3 走向玄学派诗歌
7.3.1 柏拉图式诗:理性与世界
7.3.2 事物诗:意象与审美
7.3.3 玄学派诗: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7.4 诗人的职责
第8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理论反思与批评实践
8.1 反心理主义批评
8.2 反道德主义批评
8.3 反历史、传记研究
8.4 呼唤本体论批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逻辑、消费社会与艺术商品化——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艺术问题[J]. 宋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1(02)
[2]现代性历史境况中的中西方美学问题[J]. 宋伟. 文艺争鸣. 2011(15)
[3]新时期新批评研究的扛鼎之作——读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J]. 胡亚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4)
[4]新批评派对于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影响[J]. 胡燕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5]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诸种悖论[J]. 胡燕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试论英美新批评的体制化[J]. 韩力扬,王敬民. 河北学刊. 2009(01)
[7]文艺理论研究中的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J]. 张伟. 文艺研究. 2007(05)
[8]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J]. 童庆炳. 社会科学. 2006(01)
[9]论新批评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及其它相关问题[J]. 陈本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美国新批评的形式与意向[J]. 保罗·德曼,周颖. 外国文学. 2001(02)
博士论文
[1]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 臧运峰.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5838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2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思想形成与发展道路
2.1 “逃亡者”时期:物性的凝视与沉思
2.2 “重农运动”时期:南方的乌托邦想象
2.3 肯庸评论时期:文学共和国的建构
第3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历史语境与文化政治
3.1 文化保守主义:两种文明的冲突
3.1.1 重农派的现代性批判
3.1.2 农业文明对抗工业文明
3.1.3 现代性选择的艰难困境
3.2 “不打雷的上帝”:宗教关怀和审美救赎
3.2.1 现代社会与信仰危机
3.2.2 《新约》精神与科学理性
3.2.3 宗教信仰与美学思想
第4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哲学基础
4.1 古希腊传统本体论诗学的批判与承继
4.1.1 兰色姆对“柏拉图主义”的批判
4.1.2 兰色姆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
4.2 康德哲学美学的理论奠基
4.3 非理性主义生命哲学的张扬
4.3.1 柏格森对兰色姆的影响
4.3.2 叔本华对兰色姆的影响
4.3.3 弗洛伊德对兰色姆的影响
4.4 克罗齐美学的艺术观照
第5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本体意蕴与现代转换
5.1 对兰色姆“本体论”理论的不同理解
5.2 “本体论”问题的历史传统及现代转换
5.2.1 传统本体论的困境
5.2.2 现代本体论的复兴
5.3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现代本体论意蕴
5.3.1 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5.3.2 感性本体论
5.3.3 生存本体论
5.3.4 语言本体论
5.3.5 诗性本体论
第6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美学奠基与艺术哲学
6.1 兰色姆的第三契机理论
6.1.1 第三契机:美学的乌托邦想象
6.1.2 历史契机:神话、科学与艺术
6.1.3 审美契机:重寻“纯真”年代
6.2 兰色姆的第三维度理论
6.3 兰色姆对传统艺术哲学的超越
6.3.1 艺术再现论传统的质疑
6.3.2 艺术表现论观念的扬弃
6.3.3 走向调和统一的艺术世界
第7章 兰色姆的本体论诗歌理论与本体重构
7.1 诗的本体论意蕴
7.2 诗的生命存在
7.2.1 构架—肌质论的有机整体性
7.2.2 构架—肌质论的功能
7.2.3 诗的张力
7.3 走向玄学派诗歌
7.3.1 柏拉图式诗:理性与世界
7.3.2 事物诗:意象与审美
7.3.3 玄学派诗: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7.4 诗人的职责
第8章 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的理论反思与批评实践
8.1 反心理主义批评
8.2 反道德主义批评
8.3 反历史、传记研究
8.4 呼唤本体论批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资本逻辑、消费社会与艺术商品化——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艺术问题[J]. 宋伟.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1(02)
[2]现代性历史境况中的中西方美学问题[J]. 宋伟. 文艺争鸣. 2011(15)
[3]新时期新批评研究的扛鼎之作——读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J]. 胡亚民.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04)
[4]新批评派对于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影响[J]. 胡燕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5]新批评派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诸种悖论[J]. 胡燕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6]试论英美新批评的体制化[J]. 韩力扬,王敬民. 河北学刊. 2009(01)
[7]文艺理论研究中的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J]. 张伟. 文艺研究. 2007(05)
[8]文学本质观和我们的问题意识[J]. 童庆炳. 社会科学. 2006(01)
[9]论新批评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及其它相关问题[J]. 陈本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
[10]美国新批评的形式与意向[J]. 保罗·德曼,周颖. 外国文学. 2001(02)
博士论文
[1]新批评反讽及其现代神话[D]. 臧运峰.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5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72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