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藏学与《格萨尔》域外传播的语境解析
本文关键词:北美藏学与《格萨尔》域外传播的语境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格萨尔》域外传播与海外藏学的发展紧密相关,总体上经历了由欧洲向北美研究重心的转变。百年来史诗在北美的传播与北美藏学的发展轨迹一脉相承,根植于藏传佛教北美传播的文化语境。北美主体文化寻求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与《格萨尔》史诗的自由精神相契合,构成了《格萨尔》在北美传播的翻译语境。《格萨尔》史诗北美传播的语境分析,无疑会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走出去"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北美藏学 《格萨尔》 传播 语境
【基金】: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活形态民族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4M5510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格萨尔》史诗域外翻译和传播与海外汉学,尤其是蒙古学和藏学的兴起与发展密切关联。1776年帕拉斯(P·S Pallas)对蒙文本《格萨尔》的译介为史诗走向世界文学拉开了帷幕,随后史诗经历了250年的域外译介史,其传播过程贯穿了海外藏学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欧陆汉学相比,虽然北美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治国;;民族志视野中的《格萨尔》史诗英译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索珍;;美国主要涉藏研究机构和藏学研究人员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藏学;2006年02期
3 杨念群;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J];清史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治国;;北美藏学与《格萨尔》域外传播的语境解析[J];西藏研究;2016年04期
2 励轩;;美国藏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西北民族研究;2016年02期
3 王治国;;口传史诗《格萨尔》对外传播的翻译中介模式探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4 苏振才;;近现代藏学研究与出版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02期
5 周小涵;;藏族文化文献英译概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12期
6 余江;马兰州;;从汉学到中国学:研究范式的转型[J];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10期
7 赵长江;;民族典籍外译研究(1986~2013)[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杨艳华;樊莉囡;程绍华;张树凡;;英译本《格萨尔王》的语言正负偏离现象[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王治国;;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汉译中介模式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汉译中介模式——从《达斡尔族乌钦体民间叙事诗<少郎和岱夫>》英译谈起[J];中华文化论坛;2014年02期
10 拉姆卓嘎;高慧;仁青索朗;;英译本《格萨尔王传》中文化负载词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扎西东珠;;《格萨尔》的现实意义及其文学翻译研究问题刍议[J];兰州学刊;2008年07期
2 陈俊;小议美国国会图书馆[J];人大研究;2004年12期
3 巴莫曲布嫫 ,朝戈金;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6期
4 杨利慧;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岗·坚赞才让;《格萨尔》翻译中不可丢失的文化层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扎西东珠;谈谈《格萨尔》的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7 朱政惠;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上)[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1期
8 李若虹;美国藏学家金·思密斯及其新书简介[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9 程早霞;美国对中美关系中“西藏问题”的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03年02期
10 李晔,王仲春;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J];美国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荣;我国早期《格萨尔》史诗学的理论建设[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2 曲成;雪域灵魂《格萨尔》[J];中国民族;2001年03期
3 朗吉;坚持唯物史观,深化《格萨尔》研究[J];西藏研究;2002年04期
4 曲志红;我国纪念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千岁[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5 仓央拉姆;《格萨尔》音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1期
6 秋郎;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色达牧区文化[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3期
7 杨义;;江河源文明的代表——《格萨尔》[J];群言;2002年03期
8 李连荣;传统与革命——中国《格萨尔》史诗学兴起之初的资料学建设[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9 李连荣;简述《格萨尔》史诗在传统藏族社会中的发展[J];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李连荣;国外学者对《格萨尔》的搜集与研究[J];西藏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治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学解读——以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译介为例[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角巴东珠;;略谈青海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研究[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臧学运;;藏族《格萨尔》中朴素生态文化伦理的当代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发掘整理出版[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5 贾木查;;简述《格萨(斯)尔》主人公名称及其生活原型(内容摘要)[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6 降边嘉措;;关于做好三大史诗翻译工作的思考[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彬 记者 刘铁军;《格萨尔》研究在西北民大[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苑坚;中国保护《格萨尔》工作卓有成效[N];西部时报;2007年
3 记者 王琼瑶;我省《格萨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西宁举行[N];青海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索南卓玛;第六届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格萨尔》史诗传统”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在京召开[N];青海日报;2009年
5 记者 田杰 周华;《格萨尔》史诗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6 记者 兰新天;果洛申请建立《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N];青海日报;2010年
7 记者达叶 通讯员 兰新天;我州申请建立《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保护区规划纲要已通过第一次评审[N];果洛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吴艳 肖静芳 采访整理;《格萨尔》“神授”艺人:“神授”还是“人授”?[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青海省文联;青海《格萨尔》工作十年回眸[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罗藏 吴彬;建设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N];青海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连荣;中国《格萨尔》史诗学的形成与发展(1959—199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元旦;藏族神话与《格萨尔》史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周爱明;《格萨尔》口头诗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王治国;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D];南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锐吉;《格萨尔》中的妇女社会地位问题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西道加;论《格萨尔》与仲、德乌、苯的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才让当知;《格萨尔》史诗中英雄名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才太吉;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乔莉莉;《格萨尔》之图腾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郝亚静;藏族史诗《格萨尔》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久美道杰;试论《格萨尔》史诗中的诅咒文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8 杨措;英雄史诗《格萨尔》(果洛)改编影视作品可行性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9 杨才冷它;论舅权在《格萨尔》史诗中的表现及现代遗存[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10 才宗太;《格萨尔》史诗所反映的吐蕃赞普时期伦理道德思想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北美藏学与《格萨尔》域外传播的语境解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3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6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