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革与诗文互渗的现代转型
本文关键词:语言变革与诗文互渗的现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互渗 以文为诗 现代文学 现代白话 文体形式 宋诗 古代文体 雅舍 诗界革命 白话新诗
【摘要】:正文体之间的互渗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都是重要的现象,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互渗互融是文学创新的表现。较之诗歌和小说、戏剧等文体之间的融合相比,诗歌和散文的情形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与诗歌和小说、戏剧在古典文学文体格局中雅俗高低区隔非常明显的状况不同,诗和文的体位原则不是很确定。有学者认为:"诗和文分属韵、散两大类,体位高卑似不易言。"1吴承学也认为:"诗与文的文体地位原无明显轩轾。"2虽然这两种文体并无明显的雅俗高下且遵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互渗;以文为诗;现代文学;现代白话;文体形式;宋诗;古代文体;雅舍;诗界革命;白话新诗;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国语的建构研究”(编号:14CZW07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编号:13YJC751054) 江苏省高校2016年度“青蓝工程”资助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5年省级项目“文学语言变革与文体渗透的现代型变”
【分类号】:I045
【正文快照】: 文体之间的互渗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都是重要的现象,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互渗互融是文学创新的表现。较之诗歌和小说、戏剧等文体之间的融合相比,诗歌和散文的情形较为复杂。这是因为与诗歌和小说、戏剧在古典文学文体格局中雅俗高低区隔非常明显的状况不同,诗和文的体位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英;各个击破——“融合·互渗”2002年度展前言[J];上海艺术家;2003年01期
2 ;互渗律制约下的当代戏曲[J];戏剧报;1988年02期
3 刘道超;互渗律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J];学术论坛;1989年02期
4 戢斗勇;从“生死互渗”中领悟死亡智慧──评郑晓江《生死两安》[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王鹏瑞;试论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互渗[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牛明会;;歌剧中音乐与文学的互渗及影响[J];作家;2014年10期
7 黄翔;;“人—物”互渗和集体表象的语言案例研究——以湖北方言为例[J];黑河学刊;2011年04期
8 张毅;虚设的实在与真实的神话——试论当代文学创作中多元的互渗格局[J];当代文坛;1987年02期
9 陈育德,陈文忠;论艺术的互渗性[J];江海学刊;1995年04期
10 郑晓江;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J];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小白;明其真与求其善的互渗[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忠;财经与文化的互渗互融[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高素娜;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N];中国文化报;2014年
4 薛永武;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N];光明日报;2000年
5 易英;多元与综合[N];文艺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波;诗性的世界—儿童想象与现实互渗的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5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0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