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
本文关键词:我所理解的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
【摘要】:体系是人类为了某方面目的有意识建构的一个整体,是主客观相互吻合的产物。体系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和活动性。我国新时期文艺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审美意识形态为本质的文学活动概念,此概念覆盖的诸多思想相互关联,具有系统性的整体性,并以大于它的社会历时共时环境的活动性为条件。论文考辨了以"事实认知"为主要目的、以分析见长的批评理论与以"评价与导向"为主要目的、以评价见长的批评理论的相互分割的理念,分析了其背后的将一般文学观念和文学价值观相区分的思路并认为是自相矛盾的悖论,进而提出一般文学观念自身即具价值维度,即可衍生出评价与导向的批评理论。缘于体系的活动特性和论证,论文得出价值体系与批评实践之间不是印证式关系而是例证式关系;实践性批评的意义在于向价值体系建设提出复杂性和丰富性要求;以其历时动态因素向价值体系提出不同语境的差异问题等结论。论文最后将文艺评论价值体系定位于文学基本原理,除了具有一般体系/系统具有的稳定性、整体性、活动性之外,还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的特征。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文艺评论 价值体系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JZD0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是201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本论文从“我所理解”的角度,阐述对此课题若干方面的基本理解。因为着眼课题涉及的最大外延和最基本问题的初步规划和设想,所以,粗线条提出的可能研究的若干问题不可能也不打算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梅娟;;文学多元时代的批评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2 殷睿,黄茵;世纪之交文学的收获与缺失——“90年代文学研讨会”纪实[J];文艺争鸣;2001年02期
3 高奋;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4 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骆顺民,付崇国;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型——以《文坛边上的搜索》为视点[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赖大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观念与方法——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7 张文东;;“诗性批评”:文学研究的传统与发展[J];东疆学刊;2009年02期
8 雍青;;解构语境中的建构性话语——兼论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理论的逻辑建构[J];江汉论坛;2010年04期
9 赵慧平;;开展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理论进程的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10 谢冰;;浅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思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森;;校园文学培养鲜活生命的本真[A];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成果首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果——校园文学研究[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红;越南文学批评理论工作者代表团来陕访问[N];陕西日报;2007年
2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3 杨光祖;文学还能更好些吗?[N];文学报;2012年
4 邱国红/译;为什么我要选择文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熊元义;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反思[N];文艺报;2012年
6 张昊臣 李嘉璐;文学研究中的普遍性、差异性与融通性[N];文艺报;2013年
7 周思明;马克思文学批评理论的恒久魅力[N];河北日报;2011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马驰;对30年来文艺理论研究现状的一些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厦门大学 林丹娅;女性文学对学科发展的重要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4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昱锟;文学活动中的微观媒介[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2 解德兰;中国文学批评理论本土化建设的当代境况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徐轶群;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历时与共时的并存[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华君;魏晋以来文学批评理论中的“自然”思想[D];兰州大学;2012年
5 杨祝媛;三十年代学院派批评空间的生成[D];辽宁大学;2009年
6 王晓媛;走出父权话语的樊篱[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慧;论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8 何军;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生成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李莉;试论消费时代的文学活动与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谢晖晖;文学研究术语“文学范式”何以可能?[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5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0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