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再创造——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再创造——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召唤空间 《红楼梦》
【摘要】:以例证与阐释相结合,通过两个译本之间的对比研究,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召唤结构的概念,对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翻译再创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了重建原文的召唤空间,译者要透彻把握原文的召唤结构与目标语读者接受水平,注意在选词组句中重构原文的语境、语义场。译者应根据读者审美接受情况来重建或另建原文的召唤空间,可以适度地扩展原文的召唤空间,但要防止召唤空间随意缩小、缺失、变形的情况。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召唤空间 《红楼梦》
【基金】: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3YJAZH025)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SK2014A373)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国文学走出去”已经进展得沸沸扬扬。不言而喻,文学翻译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桥梁与纽带,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翻译,中国文学才能进入世界范围内评委与读者的视野。文学翻译需被大力加强。鉴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邴照宇;;管窥《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召唤结构[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3期
2 王长俊;“召唤结构”分析——兼谈诗歌释义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3 沈健;论诗歌的召唤结构[J];湖州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4 成远镜;作为召唤结构的典型的特殊性[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李通;;召唤结构理论及其阅读教学运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6 杨泉良;;语文课程标准“召唤结构”对应的几种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期
7 翟大炳;;读出新意与“召唤结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徐牧;董广;;召唤结构:另一种陌生化美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年04期
9 陈裕英;文学召唤结构的营造[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邹祖兴;;“召唤结构”简析[J];中文自修;199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红英;《第二层皮》的召唤结构解读[D];兰州大学;2012年
2 董志铭;秩序的中断与召唤结构的空白点之比较[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魏泓;文学的召唤结构和其翻译中的再创造[D];安徽大学;2006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艳芬;探索召唤结构对广告图形设计的影响[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孙权芳;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的合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0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0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