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综述
本文关键词: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美学 当代美学 中华美学学会 乌托邦思想 齐泽克 托马斯·莫尔 卡迪夫大学 美学意义 《探索与争鸣》 审美现代性
【摘要】:正2016年是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500周年。9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美学学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院、《探索与争鸣》、《社会科学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乌托邦的力量: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和中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乌托邦的当代力量以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中华美学学会;乌托邦思想;齐泽克;托马斯·莫尔;卡迪夫大学;美学意义;《探索与争鸣》;审美现代性;
【正文快照】: 2016年是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500周年。9月23日至25日,由中华美学学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齐泽克研究中心、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院、《探索与争鸣》、《社会科学家》、《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政治意识比较分析[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赵建军;;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现实性与现代性的反思[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德厚;;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渊源关系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朱志荣;;平心论“美是典型”说[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中杰;;理论体系的建立与传播——序马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史》[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韩晓雪;专家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N];文艺报;2006年
3 冯国军;推进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N];文艺报;2014年
4 张岩冰;马克思主义美学传播历史领域的新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李永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代中国[N];文艺报;2007年
7 赵臻;走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N];文艺报;2013年
8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9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10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钮韵涵;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西班牙拉美艺术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志勇;新时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论争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3 宋婷;和谐社会视阈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8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