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自译本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目的论 张爱玲 自译 《金锁记》 翻译策略 “三原则” 翻译纲要 目的和动机
【摘要】:本文试从目的论角度对张爱玲《金锁记》四个自译版本中现存的三个版本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到不同目的的驱使,张爱玲对其《金锁记》这一作品进行了三次自译。同时作者还发现:在三次自译中,张爱玲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最初的自由重写到异化、归化并重,再到最后以异化为主,这同样是受到不同目的之驱使。本文作者作为一名忠实的“张迷”,认为挖掘这三次自译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一件有趣同时充满了意义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对《金锁记》各个版本的翻译纲要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各目标文本如何遵守目的论包含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并总结张爱玲是如何运用其翻译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翻译目的的。
【关键词】:目的论 张爱玲 自译 《金锁记》 翻译策略 “三原则” 翻译纲要 目的和动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Introduction10-12
- 1.1 The 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0-11
- 1.2 Research Questions11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11
- 1.4 The Outline of the Thesis11-12
- 2. Literature Review12-22
- 2.1 Studies on Eileen Chang12-13
- 2.2 Studies on Self-translation13-17
- 2.2.1 Definition of self-translation13-14
- 2.2.2 Overseas studies on self-translation14-15
- 2.2.3 Domestic studies on self-translation15-17
- 2.3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Jinsuo Ji17-22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2-29
- 3.1 Skopostheorie and Its Development22-25
- 3.2 Translation Brief25-26
- 3.3 Basic Rules of Skopostheorie26-29
- 3.3.1 The Skopos rule26
- 3.3.2 The coherence rule26-27
- 3.3.3 The fidelity rule27
- 3.3.4 Translation under the three rules27-29
- 4.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Jinsuo Ji in Light of Skopostheorie29-54
- 4.1 Translation Briefs for Different Versions of Jinsuo Ji29-33
- 4.1.1 The translation brief for The Rouge of the North29-30
- 4.1.2 The translation brief for Yuan-nu30
- 4.1.3 The translation brief for The Golden Cangue30-33
- 4.2 How Different Versions of Jinsuo Ji Obey Skopostheorie Rules33-52
- 4.2.1 From Jinsuo Ji to The Rouge of the North33-37
- (1) How the Skopos rule is obeyed33-35
- (2) How the fidelity rule is obeyed35-36
- (3) How the coherence rule is obeyed36-37
- 4.2.2 From The Rouge of the North to Yuan-nu37-45
- (1) How the Skopos rule is obeyed37-40
- (2) How the fidelity rule is obeyed40
- (3) How the coherence rule is obeyed40-45
- 4.2.3 From Jinsuo Ji to The Golden Cangue45-52
- (1) How the Skopos rule is obeyed45-46
- (2) How the fidelity rule is obeyed46-50
- (3) How the coherence rule is obeyed50-52
- 4.3 TansIation Strategies52-54
- 5. Conclusion54-56
- Works Cited and Consulted56-61
- Biodata of the Author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女性,不该做心狱中的囚徒——由《金锁记》和《玫瑰门》说开去[J];昌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罗亘,梁艳芳;不同的“恶母” 相同的追求——论《金锁记》与《玫瑰门》中的女性意识[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杨扬;混杂的艺术——评话剧《金锁记》[J];上海戏剧;2004年12期
4 孙玉君;;作家本意与文本本义——从《金锁记》的“文不对题”说起[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樊青美;;小说《金锁记》对现代影视艺术的借鉴[J];电影评介;2006年23期
6 王巧凤;;《金锁记》主题与性别的转换[J];南开学报;2006年02期
7 吴芳;陈敢;;岁岁年年人不同——《长亭》与《金锁记》之比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8 谢翠蓉;;《金锁记》的伦理世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公秀梅;;《金锁记》叙事学解读[J];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白璐;;《金锁记》的艺术之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明;;评台湾新编京剧《金锁记》[A];中国演员(2010年第6期总第18期)[C];2010年
2 殷璎;;从改写理论的视角看张爱玲自译《金锁记》的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雍君;《金锁记》离京剧有多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虞金星;《金锁记》由舍而得[N];人民日报;2011年
3 崔伟;京剧《金锁记》的审美价值与思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记者 马进;“文学京剧”为何受年轻观众追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杨雪;交流,以古典诠释现代[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郑晓强 林侃 余潇;将京剧与文学拉得更近些[N];福建日报;2009年
7 荣维毅;《金锁记》的缺失[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徐馨;“混搭”容易,“创新”难[N];人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张裕;清末“曹七巧” 欲上舞台来[N];文汇报;2003年
10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一步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N];文汇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瑾;吉迪恩·图里的规范理论视角下张爱玲《金锁记》的自译策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杨笑;后殖民翻译理论视阈下张爱玲自译短篇小说《金锁记》的杂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Z,
本文编号:923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23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