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的身份追寻

发布时间:2017-11-24 13:11

  本文关键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康妮的身份追寻


  更多相关文章: D.H.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身份


【摘要】:本文运用身份理论分析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 H. Lawrence)的争议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章重点研究女主人公康斯坦斯·雷德(康妮)在追求自由过程中的身份焦虑。文章主要解读康妮在追寻阶级身份、性别身份以及自我身份时内心的转变过程——从疑惑迷失到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实现。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言部分概述了这部作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 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分析康妮追寻阶级身份的转变过程。文章指出:在金钱至上、阶级分明的社会,康妮希望通过跻身上流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但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却逐渐让她压抑不安;相反,简陋屋子里的底层人们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在森林和守门人的怀抱里,康妮逐渐找到了自由和宁静。总之,本章呈现了康妮从渴望上层社会到厌倦空虚的贵族生活,亲近下层人们的成功转变。通过这一转变,作者揭示了劳伦斯对于阶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超然态度。 第二章旨在分析康妮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传统观念教育康妮成为一位耐心博爱的“家庭天使”,但梅勒斯的出现唤醒了她的女性意识,将她从“家庭天使”这一传统观念中逐渐解放出来。康妮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不再一味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丈夫的生活和事业中。最终康妮听从了内心的声音,摆脱了父权思想的禁锢,成为了一位自由平等的女性。本章强调了作为自由平等的拥护者劳伦斯,他十分同情女性的不平等遭遇,并努力帮助改变她们的艰难处境。同时也表达了劳伦斯对两性之间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 第三章讨论康妮重新获得自我主体性的过程。为了迎合大众的要求,康妮最初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渴望。但当康妮逐步意识到她被束缚在规则和传统里时,她开始公然反抗代表男权和上层社会的丈夫克里夫。在不断的醒悟和斗争中,康妮试着面对真实的自己,并开始表达自己内心对爱的渴望,为自己和守门人规划美好的未来。本章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够突破规矩和理性的囚禁,成为自由平等主体的愿望。 结论部分指出:女主人公的转变过程是作者针对当时社会的发言,更是对我们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身份危机的启示。通过展现康妮成功摆脱社会力量的限制这一过程,本文不仅揭示了底层受尽压迫的妇女的“失语”状态,更批判了当时社会“崇拜虚荣”而迷失本性的丑陋现象。本文成功地传达了劳伦斯针对工业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以及自我和外部社会的和谐相处之道的哲学思想。通过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篇小说的探讨,本文充分展现了劳伦斯推崇自由和谐的世界观,而这也是解决我们现代人身份危机的一剂良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达华;歌颂死亡——论劳伦斯的晚期诗歌[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张建佳;蒋家国;;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3 李维屏;;劳伦斯的现代主义视野[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222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22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