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喜福会》的女性形象
本文关键词:从跨文化视角看电影《喜福会》的女性形象
【摘要】:由谭恩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喜福会》用影视手段呈现了四对中国母女形象。从形象学来看,中国女性形象塑造是作者由于在美国"自我"文化浸淫下对"自我"产生困惑和迷茫,选择文本叙述这一形式探寻自身文化身份的过程。双重边缘人身份使谭恩美成为"自我"和"他者"互动的桥梁,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的方式促成了中西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作者单位】: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1989年,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发表了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一举大获成功,获得了一系列如“全美图书奖”和“最佳小说奖”等文学方面的大奖。美籍华人导演王颖于1993年将其改编拍摄成电影,很好保持了原著的风格和多视角的叙述方式,在好莱坞创下了极高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王芳;;《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袁涛;;自塑形象——赛珍珠作品的美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廖凯军;;《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张茹;;“形似”而“神非”的异国形象——浅析《人的状况》里中国形象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陈晓兰;陈宗华;;傲雪寒梅再芬芳——解读《骨》中骨的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5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应,
本文编号:1222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2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