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成为自身”:《彩虹》对自我的本体论诠释

发布时间:2018-01-31 01:41

  本文关键词: 劳伦斯 《彩虹》 自我 本体论 独立 完善 本质 出处:《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以劳伦斯在《彩虹》中对"自我"的阐释为中心,围绕叙事和人物塑造,发掘"自我"的本体论意义并透析其本质。劳伦斯提出生命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自身",这里包含两层意义建构:生命具有独立性,它的存续是保存自我和突出自我的过程;自我并非凝固而自足,它需要在两性关系中不断完善,在社会职责中经受历练,并最终获得完整的意义。文章认为,"成为自身"的本质,是对体制化、机械化的现代社会挤压个体生命的反抗和对从种族与群体的利益解读个体生命的反驳。取得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并最终"成为自身",是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
[Abstract]:This paper centers on Lawrence's interpretation of "self" in Rainbow, and focuses on nar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Explore the ontological meaning of "self" and analyze its essence. Lawrence put forward that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be "self", which includes two level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life is independent. Its existence is the process of preserving self and protruding self; Self is not solidified and self-sufficient. It needs to be perfec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experienced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ally acquired complete meaning.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essence of "being oneself" is institutionalization. The modern society of mechanization squeezes the resistance of individual life and the retort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dividual life from the benefit of race and group. It is the inherent demand of life ontology to obtain its own unique existence value and finally "become itself".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及大学英语英美文学课程建设的应对策略”(GH11277)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透析生命与自我是劳伦斯(D.H.Lawrence,1885—1930)文学创作的内在焦点。无论篇幅长短,也无论主题为何,劳伦斯的小说始终表现出对生命和自我的关怀。《白孔雀》(The White Peacock)里陷入情感纠葛的莱蒂(Lottie)与乔治(George),执着于“做个好动物”的守林人安纳贝尔(Annabel)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雷;;《美丽人生》:游戏的轻与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李华;;从叔本华美学思想中走出来的王国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方潇;;“作为法律资源的天空”——天学视野下君权制约和秩序构建的法律意义[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彭聪;闫欢;;“马丁·伊登”形象中的“日神”与“酒神”精神[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林春江;;违约不自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6 徐希燕;孙子与墨子军事思想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7 孙淑桥;;弗洛伊德本能论视野下的自由[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朱晶;;大众传播低俗化产生的原因探讨[J];编辑学刊;2012年04期

9 孙长虹;周海波;;重塑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价值取向[J];今传媒;2009年08期

10 丰慧;;浅析叶芝诗作《丽达与天鹅》中的暴力美学因素[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季羡林;;为什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6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高亚杰;战后日本道德教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可平;当前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D];西北大学;2011年

5 谢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金锁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巧娜;弗洛姆异化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叶艳兰;论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对“完整的人”的探求[D];吉林大学;2011年

8 衣帆;精神分析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自然;论沈从文小说的死亡书写[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梁春燕;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的互文性[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静;;劳伦斯对人性的探索[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何颖;论劳伦斯作品的自我、社会观[J];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3 杜平;《彩虹》及劳伦斯的社会批判思想[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何颖;尼采和劳伦斯的自我与社会观探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赵文薇;劳伦斯审美乌托邦的本体论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6 刘立敏;李荣美;刘杰;;十字架前的自我与劳伦斯的创作[J];山东文学;2008年06期

7 李金奎;王华军;;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J];电影文学;2009年02期

8 郭英剑;D·H·劳伦斯的内在矛盾[J];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9 罗公元;劳伦斯《虹》的艺术表现论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5期

10 张媛;;道德对决:富兰克林VS劳伦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金艳霜;;从“自我”到“死亡”:论《悲惨事件》中的达菲先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慧;叶塑;;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茹;;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马(翻译家、作家);为了还事物以本来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劳伦斯·布洛克:陪马修一起变老[N];东方早报;2011年

3 沈大力;花都红杏又出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饶晖 (中央戏剧学院);光里、尘里的劳伦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余光中;阿拉伯的劳伦斯[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余缓;劳伦斯的真情世界[N];湖南日报;2000年

7 傅小平;劳伦斯: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N];文学报;2008年

8 东东;将性爱提升到美学高度[N];中国邮政报;2004年

9 沈玮;19世纪的笑话,逗不乐今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朱辉军;读“外国文学典藏书系”有感[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4 周玉忠;文坛凤凰的斑斓色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6 贺安芳;追寻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10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丽;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涂艳蓉;戴·赫·劳伦斯小说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怀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思阳;从厄秀拉的形象看劳伦斯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04年

6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际华;寻找新生活的人:劳伦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心;从野性到神性[D];西南大学;2006年

9 刘娅;从《羽蛇》看劳伦斯后期长篇小说中的救世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桂友;人性之美[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77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77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