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意义的意义——德勒兹论“Snark”
本文关键词: 刘易斯·卡罗尔 吉尔·德勒兹 非意义 意义 悖论 非存在 出处:《外国文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刘易斯·卡罗尔在《猎捕蛇鲨》中创造了"snark",本文探讨了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对"snark"的阐释以及这一阐释所体现的德勒兹对"非意义"的思考。通过讨论"德勒兹为什么要思考非意义","什么是德勒兹的非意义"和"非意义的意义"三个问题,本文试图阐明"非意义"体现了自我相关的逻辑悖论,表达了存在和非存在的内在联系。非意义不仅是德勒兹意义创造机制的重要功能性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现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Abstract]:Louise Carroll created "snark" in "Snake Shark Hunt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snark" by the French philosopher Gill Deleuze and his reflection on "non-meaning".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about "what is the non-meaning of Deleuze" and "the meaning of non-mean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hat "non-meaning" embodies the logical paradox of self-correlation. Non-mean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component of Deleuze's meaning creation mechanism,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thod of moder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561.06
【正文快照】: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原名查尔斯·道奇森(Charles Dodgson),作为数学教师的他虽然拙于言辞,却创作了一系列写给孩子的故事,他的作品被称作19世纪英国“胡话文学”(nonsense litera-ture)的代表,不仅被儿童喜爱,也深受哲学家、经济学家乃至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青睐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程;邱紫华;;不能不说的话:维特根斯坦与弗雷格、罗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习胜;;道德悖论的消解路向——基于逻辑解悖角度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尹慧峰;;论康德的对象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高盈;;哲学与科学关系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靳凤林;;古希腊城邦自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汉语否定词的“实质”与演变[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6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辉;;电影镜头的内蕴——吉尔·德勒兹电影分镜思想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8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88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