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苏联作家的文学创作看前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2-22 23:16
本文关键词: 作家 文学 苏联 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的内部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主导意识形态方向标。 1991年12月25日,有着70年历史的红色苏联走完了最后的历程。前苏联的解体从整体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对其解体的研究形成了多方面的不同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社会主义苏联意识形态的崩溃的深层次解读。俄罗斯联邦1993年宪法明确规定:“在俄罗斯,不准有统一的意识形态。”②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是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在其自身历史上的某个阶段、某个群体对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而形成的具有民族性与共通性的群体性意识。所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经济与政治利益等多方面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研究意识形态的成果,在分析和总结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并系统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理论。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认识,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构建者之一的作家,自然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把握者。作家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是民族灵魂得以延续与发展的重要支撑者。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学之林的重要组成者,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更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为俄罗斯的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学来源于社会,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前苏联作家为构建社会主义苏联主流意识形态起到的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求借鉴。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①。文学艺术界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部门,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作品便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不与意识形态打交道的纯粹的文学作品。如果一味地否定文学在意识形态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就贬低了文学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本文通过对肖洛霍夫和和索尔仁尼琴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对前苏联意识形态的解构,以强调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一致,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苏联作家的文学创作,从宏观上把握苏联作家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1.6;I5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求长;;《被开垦的处女地》与肖洛霍夫思想感情的矛盾[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郭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教训探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3 张骥;张爱丽;;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5期
4 ;从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看苏联解体的原因[J];党建研究;2000年09期
5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五个问题歧见述评[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6 宋士昌,孔静;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与苏联七十多年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4年04期
7 薛新国;再谈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及其历史沿革[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6年02期
8 张红英;;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9 郭建平;邓小平论苏联模式[J];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04期
10 李雅君;;苏联解体的文化价值因素探析[J];俄罗斯文艺;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525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