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俄文学交往看鲁迅《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兼与果戈理同名小说比较
本文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果戈理 借鉴与创造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小说滥觞,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与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着直接的借鉴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其独创性才华的呈现,也不意味着这种事实联系对鲁迅作品的文本阐释和文学史意义的确认具有决定性,更不能把鲁迅的创作发生限定在与果戈理或中俄之间的某一条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这一直接的借鉴关系,可以为我们分析鲁迅的创作及其意义提供了一个发生学意义上的切入点。我们本文拟通过两个跨文化文本的对比分析,讨论鲁迅作品作为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小说)标志性成就的意义,其发生因素的多元性及其创造性,进而分析中国现代先锋文学的特点,也借此为跨文化的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一个案例。
[Abstract]:As the source of modern Chinese novels, Lu Xun's novel "the Diary of Mad Man" has a direct reference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by Russian novelist Gogol, but this does not hinder the presentation of his originality and originality. Nor does it mean that this kind of factual connection is decisive for the 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Lu Xun's works and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to limit the creation of Lu Xun to a certain clue with Gogol or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is direct reference relationship can provide us with a breakthrough point of genomics for us to analyze Lu Xun's cre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We intend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cross-cultural tex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u Xun's works as a landmark achievement of Chinese modernist literature (novels), the multiplicity of its occurrence factors and its creativity, 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rn pioneer literature. It also provides a case for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literary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伏园;;《呐喊》索隐[J];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02期
2 文贵良;;语言否定性与《狂人日记》的诞生[J];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8期
3 郜元宝;;“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围绕《狂人日记》的一段学术史回顾[J];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伟红;;论果戈理的宗教思想[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杨冬;王翠;;别林斯基文学思想再评价——为纪念别林斯基诞辰二百周年而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程正民;;别林斯基论历史题材创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卢万平;;论艺术形象的有机统一[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杨名中;“道路的长短不能用斗量”——简论别林斯基批评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邓楠;论叙事表层结构对读者的制约性[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熊江梅;;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亚叙事”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倩;;《约瑟记》:叙事的戏剧性[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海龙;;痛苦的崇高美——莱蒙托夫痛苦意识探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静;;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阶段及其主题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葛晨虹;刘玮玮;;民族精神及其文化表现形态[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全;;艺术设计中形象思维的特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3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带兄;当代蒙古族汉语小说创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俞晶荷;框架语义研究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岩;英雄·异化·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启莹;京味·市井·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钱为;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韩春平;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贞;《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D];厦门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薛毅,,钱理群;《狂人日记》细读[J];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11期
2 刘俊;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狂人日记》新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今;;文本·历史与主题——《狂人日记》再细读[J];文学评论;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波;老子的“道”与果戈理的“道”——中俄文化对话的一种途径[J];俄罗斯文艺;2003年03期
2 段士秀;;解读果戈理及其创作[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4期
3 何山;;小果戈理揣摩路人[J];写作;2010年14期
4 胡学星;;试析果戈理笔下的“闯入者”形象及其叙事模式[J];俄罗斯文艺;2011年01期
5 王维;;果戈理最后的时日[J];文学教育(下);2011年10期
6 彭克巽;纪念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果戈理诞生一百五十周年[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年02期
7 李特维诺夫 ,林涛;果戈理论[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任光宣;论果戈理创作中的宗教观念[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9 玉林;果戈理和他的笔下的‘小人物’——读《外套》琐谈[J];名作欣赏;1993年04期
10 ;果戈理写作[J];文化译丛;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任光宣;;儒家思想的遥远回声——果戈理的《与友人书简选》与孔孟思想[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胡书义;;苦笑·讥笑·冷笑——果戈理、谢德林和托尔斯泰讽刺艺术的比较[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一中;果戈理及《回忆果戈里》的“真实面目”[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王维;果戈理最后的时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张建华;果戈理的文化保守与政治反动[N];学习时报;2007年
4 高莽;泪痕悲色 振其邦人[N];人民日报;2009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迟润林;俄罗斯不满“夹生饭”博物馆[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钱中文;缘分如影[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顾钧;果戈理·鲁迅·俄国文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鹿希;《同名》——身份与适应[N];文艺报;2006年
9 李我;疼痛的抵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海冰;来自加尔各答的哈姆雷特[N];文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丽丽;果戈理的象征世界[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顾冬梅;果戈理作品中的异化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曦;果戈理的个性化戏剧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琴;荒诞世界的现实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南冰;果戈理小说中的怪诞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高付真;中国现代批评家眼中的果戈理(1919-1949)[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明清;果戈理作品中的神秘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孝菊;地狱 炼狱 天堂[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胜梅;异质空间的特异记忆[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金涛;《狄康卡近郊夜话》与故事形态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0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