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森阳一的邂逅
本文关键词: 研究方法 日本近代文学 文本分析 北海道 二年级 文学研究会 文学作品 方法论 东京大学 学生 出处:《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今天我主要就小森阳一先生各方面的业绩做重点发言。我和小森先生有着30多年的交往,1982年春他从北海道来到东京,那时我是一名硕士二年级的学生,正准备跨出作为研究者的第一步。之后的30年间,在我、小森先生、日本、亚洲乃至世界都发生了许多事件,但对我而言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与小森先生的邂逅,所以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我们两人相遇这一事件。小森先生从北海道大学来到东京成城大学是在1982年的春天,那时我正读硕士二年级,攻读的是日本近代文学专业,所以他相当
[Abstract]:Today, I mainly speak on Mr. Komori's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fields. I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Mr. Komori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n the spring of 1982, he came to Tokyo from Hokkaido. At that time, I was a sophomore with a master's degree. In the next 30 years, a lot of things have happened to me, to Mr. Komori, to Japan, to Asia, to the world, but the biggest thing for me is to meet Mr. Komori. So what I want to introduce today is that we met each other. Mr. Komori came to Chengcheng University in Tokyo from Hokkaido University in the spring of 1982, when I was a sophomore majoring in modern Japanese literature, so he was quite a student.
【作者单位】: 日本菲利斯女子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言文一致”运动[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何乃英;;《我是猫》创作思想之演变[J];日本研究;1989年03期
3 沙仲辉;;日本近代女性文学探究[J];社会科学家;2008年08期
4 韩静;冯建文;;加拿大高校人文教育思维之拓展——从原型批评理论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和再生说起[J];求索;2008年07期
5 王亚静;;评价理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浅析——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S3期
6 陈勇;;试论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祝亚峰;;经典阅读与外国文学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川端康成;小竹;;父母心[J];文化月刊;2008年08期
9 童晓薇;;对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另类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黄宝生;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谈[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进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活动轨迹探源——《奇妙的工作》问世为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冯羽;;渡边文学三议[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5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张竹;;石川啄木的思想变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新;;人性扭曲、良知泯灭的大曝光——简评《暴露》[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士跃;战争谣言与武器图腾[N];东方早报;2009年
2 王延松;我们不可能真正进入毕希纳[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王一川;聚焦于文本的愉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周阅;文学家的爱[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康慨;怎样一分为二地纪念汉姆生[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记者陈静 通讯员魏斌;山东大学“韩国学研究”向纵深推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孙敏;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王杨;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一民;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D];北京大学;2013年
2 齐s,
本文编号:1530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30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