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赛斯形象的解读
本文选题:莫里森 切入点:《宠儿》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莫里森小说《宠儿》,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女性艺术典型,即赛斯。在小说中,赛斯这一形象显现出她不仅是一个受难者,而且还是一位抗争者,充分表现出赛斯的性格特点、思想以及审美价值等。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作者笔下所塑造的赛斯形象体现出的思想价值是由于它具有思想启蒙性质,并且又能够反映出作者对黑人前途与命运发展的高度关注。由此看来,对《宠儿》这部小说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所学知识,重点对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赛斯形象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今后学者对赛斯形象的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Abstract]:Morrison's novel, beloved, successfully shapes the artistic model of black women, Seth. In the novel, Seth's image shows that she is not only a victim, but also a protester, fully demonstrating Seth's character. However, analyzing from another aspect, the image of Seth created by the author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value because it has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And it can also reflect the author's great concern for the future and fate of black people. Therefore, it is of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novel "beloved". The image of Seth in Morrison's novel beloved is expounded in detail, which provides som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study of Seth imag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外语系;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应心;;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2 塔德·鲁特尼克;;动物的解放或人类的救赎: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3 裴馨;;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中魔幻意象的审美透视[J];艺术百家;2010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艺丹;;近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莫里森研究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2 杜志卿;;《宠儿》研究在中国[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凡现双;张巧毅;;《宠儿》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J];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4 李毅峰;;自然、女性、少数族裔的集体失语——《潜鸟》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09年21期
5 林建强;;闪耀在男性身上的人性光芒——漫谈《宠儿》中的美国非裔男性[J];名作欣赏;2011年3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雁飞;《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艺丹;“双重意识”下的身份危机[D];江南大学;2011年
3 许晓莉;《秀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安徽大学;2011年
4 任明侠;《宠儿》中的人际意义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5 乔诗雅;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宠儿的三重身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冬冬;探寻文化翻译的“第三空间”[D];湖南大学;2012年
7 马松;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圣经文化母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笑青;刘参;;走出记忆的阴霾——从《宠儿》看托尼·莫里森的新历史主义思想[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张军;;构建黑人出路的新高度——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宠儿》[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3 佘军;;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韩宏丽;;种族融合的呼吁——《宠儿》中的白人形象解读[J];文教资料;2010年19期
5 王玉括;;反思历史 拷问良知——评莫里森的《宠儿》[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丽;;《宠儿》的后现代叙事风格[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王红坤;国红;;论莫里森小说创作的音乐节奏[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钟瑜宁;;莫里森小说《宠儿》的存在主义特征[J];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06期
9 于雷;;作为文学认知策略的另类叙事——以《宠儿》中的赛丝杀子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彭艳秋;吴庆宏;;试论《宠儿》中历史记忆的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丁杨;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马婷;“沉默之子”的言说[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寒风;蓝色眼眸的诱惑[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晨芳;托妮·莫里森:写出黑人妇女的出路[N];中国妇女报;2003年
5 陶洁;围绕《风已飘去》的一场官司[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何朝辉;美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金融信息科技专家 陈晓民;“普利策”的眼光:人性与历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梁永安;王尔德凭什么这样红?[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田亚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莫里森小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胡妮;托妮·莫里森小说的空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王p鷓,
本文编号:1596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9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