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道德选择中的自我建构——论《金字塔》与《航程祭典》中的叙述人物

发布时间:2018-03-11 06:17

  本文选题:《金字塔》 切入点:《航程祭典》 出处:《外国语文》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两部小说《金字塔》和《航程祭典》中各有一个重要的叙述人物:奥利弗和塔尔伯特。比较他们叙述中所体现的阶级意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个体道德意识和叙述笔调中体现出来的道德自我,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所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个体道德自我认知的影响,也可以探查他们各自因选择而建构的自我差异,追踪作者对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变化,说明作者塑造人物的心态。
[Abstract]:English novelist William Golding's two novels, the Pyramids and the Voyage Festivals, each have an important narrator: Oliver and Talbot, who compare the class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ir narration and the way in which it was built.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moral self embodied in the narrative style, It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moral values accepted by young people in two stages of growth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moral self-cognition of individuals, but also explore the self-differences they have constructed as a result of their choices. Tracing the author's thinking about people's living state shows the author's mentality of creating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的忧思——威廉·戈尔丁小说的伦理研究”(2011SJB75002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霞;;因何而死——《航程祭典》中双重叙述的伦理悲剧[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张万军;赵友新;;儒家伦理量刑观与当代伦理量刑要素法定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蔡保兴;;论荀子“礼”与霍布斯“约”思想之异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6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华;;论和谐社会中政府的社会服务意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10 高卫民;;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分析及其启示[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4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嘉杰;商业贿赂司法解释若干问题评析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沈军芳;借鉴美国LLC制度之利弊分析及过渡性安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红;;寻求自我的道路:《人性的污秽》中的身份危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陈蓓蓓;;从凝视的角度浅论约翰·班维尔《海》中的自我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陈蓓蓓;;凝视与自我建构[J];文教资料;2011年14期

4 荀振芳;论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性的实践活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白莉;;艰辛的“成长”之旅——对《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何中华;;中国文化与现代性在相互参照中的建构[J];学习论坛;2011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 专题前言[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4期

8 邹惠芳;罗晓燕;;莫里森和沃克创作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对比[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9 廖金罗;;从雅克·拉康镜像视角阐释贝奥武夫的异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许慧霞;叶科;;大学生自我建构与主观幸福感[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长江;梁承谋;王长生;刘改成;;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闫艳;;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和谐社会中的合作道德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微;;冲突与选择——知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魏丕勇;于涛;;课余体育竞赛中青少年成就动机与道德选择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赵培玺;沙如钢;;新闻:社会守望者必先自我守望[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戴燕飞;钱丹;;沟通生活 激活思维 完善建构——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达到教学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赵启宁;;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朱百里;;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10 王寒栋;侯志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探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讲师 在读博士 李华忠;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选择向度论略[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2 童大焕;市场和非市场的道德选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3 周英东;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和谐[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赫山区教研培训中心 陈申毛;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N];益阳日报;2010年

5 王凤春;“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N];辽宁日报;2006年

6 文学评论家 《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王干;法眼静观文化[N];检察日报;2010年

7 肖云儒;化民族精魂为艺术营养[N];人民日报;2006年

8 王勇;报与不报的道德选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9 宋方敏;八荣八耻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标杆[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阎晶明(文学评论家);看善良如何面对残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熊素红;基于个性特质的冲动性购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自传体记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艇;基于互动公平的群体卷入模型研究:理论和机制的探讨[D];浙江大学;2013年

9 贾雪睿;中国人的间接式与美国人的直接式交际与语篇组织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秘;自我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付瑞超;旅游者自我建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丁姣姣;自我建构对低碳消费决策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4 郑静;大学生文化取向对自我建构影响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蓓蓓;论约翰·班维尔《海》中的自我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兆辉;自我建构、产品类型及自我概念对自我形象—品牌形象一致性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嘉慧;自我建构与社会规范敏感性对消费者商品属性偏好行为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许婧;引入自我建构变量的3G服务接受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雷梅;社会认同与自我建构[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6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96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c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