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梭罗的散文文体形成原因试探

发布时间:2018-04-02 02:24

  本文选题:梭罗 切入点:散文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梭罗选择散文作为其主要的创作形式是受到西方文体传统、19世纪美国历史文化语境及其个人创作取向、精神特质等方面影响的,这恰恰反映了梭罗的审美追求及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Abstract]:Thoreau's choice of prose as his main creative form was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19th century, as well as his personal creation orientation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recisely reflects Thoreau's aesthetic pursuit and literary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 of his works.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美国波士顿大学;
【基金】:2007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美国现代民族文化政策与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兴起”(项目编号:200705MS040)
【分类号】:I712.0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雪;;英国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女性意识觉醒之关联——重读《简·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艳丰;论艺术生产时代的艺术家[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李静;;从梭罗看人与自然的关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党圣元;;新世纪文论转型及其问题域[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6 杨青泉;;张爱玲的战争体验——从“大场”谈起[J];今传媒;2010年11期

7 季涛频;;绿色设计诗意内涵研究[J];包装工程;2012年14期

8 谭善明;;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张力——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意识形态观念比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田巍;侯彦宾;;论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双重意识”[J];长城;2011年02期

10 崔化;;延宕与死亡——《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死亡”基调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董学文;;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赵文;;反思与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刍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马大康;;从“文学创造”到“文学生产”[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4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施虹;开放与展望—艺术品整合营销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强;全媒体时代中国电影批评的“元批评”[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芳;悲剧和希望[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吴嗣勇;战争岁月里的文化生命[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清道;谛悉忧郁的愁思[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国利;论道家的生态政治哲学意蕴[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保春;论废名文艺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7 卢桂娟;论张承志创作体验的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椿杭;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经典[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伟;论美国自然资源保护运动(1890—1920)[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冯道如;历史的压抑:新世纪历史人物电影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良旭;;梭罗的“自愿贫穷”[J];健身科学;2011年06期

2 荻港;;亨利·梭罗和他的美洲野果[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42期

3 ;生命的追求[J];青春岁月;2010年02期

4 杨文丰;;营建梭罗式的“散步”境界[J];作品;2007年04期

5 章海荣;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生态阅读[J];读书;2005年02期

6 何媛媛;;大地上的诗意生存[J];自然与科技;2010年05期

7 周群锋;;瓦尔登湖畔的梭罗[J];读者(原创版);2006年05期

8 齐丽娜;;试论中师散文教学的几个要点[J];泉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9 亨利·D.梭罗;;寻找精神家园--梭罗书信集 第二-十封信 梭罗致布莱克[J];西部;2007年01期

10 程星;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优秀成果——梭罗的散文集《华尔腾》[J];文史哲;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韦清琦;;用生命铸造的生态经典——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陈尧;;论奥尼尔《诗人的气质》和《更庄严的大厦》中错位的拜伦式想象[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子清;;美国莫纳诺克新田园诗[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当下文学写作的三个“门”[N];文学报;2008年

2 清衣;“超越梭罗:文学对自然的反应”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8年

3 泰山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张鹏;《野果》:追寻恬淡的野趣[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4 王涵;静听那单一的桨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刘晓丹邋史国强;湖水依然清澈[N];辽宁日报;2007年

6 何山石;与梭罗同赴孤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史国强;梭罗的精神家园[N];人民日报;2007年

8 徐春培;静湖之思[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2年

9 杨灏;一生中的一本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10 新疆 晨颖;瓦尔登湖的魅力[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洁;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复旦大学;2008年

2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涛;梭罗自然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琴;现实主义者梭罗[D];安徽大学;2011年

3 方澜;梭罗文学风格探析及其成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莹;从梭罗对科学的双重情感视角分析其生态思想[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陈政武;《瓦尔登湖》和梭罗的生态伦理解读[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文粹;诗意栖居之梦[D];海南大学;2011年

7 李小重;世界存在于自然之中——论梭罗的环境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段爱兰;《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朝圣[D];山东大学;2011年

9 冯翠娥;超越悖论—析梭罗的生活实验[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徐玉红;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中自然观的儒家渊源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8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98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