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试论村上春树在中国的接受

发布时间:2018-04-12 06:50

  本文选题:村上春树 + 文学作品 ; 参考:《扬子江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正一、中国"村上潮"的出现与村上作品的翻译出版概况通过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文学研究者藤井省三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中国大陆地区最早推介村上春树文学的应该是一本名为《日本文学》的杂志。该杂志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是一部以介绍近现代日本文学与国内相关学者的评论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杂志。在《日本文学》1986年2月号这一期中,因其转载了台湾繁体字版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者赖明珠女士(1947~)于1985年8月号发表在台湾《新书月刊》上的小特辑——《村上春树的世界,赖明珠选译》,村上春树这位日本知名作家便从此开始走入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Abstract]:First, the emergence of China's "Murakami Tide"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Murakami's works have been learn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Fujii No.3, a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Haruki Murakami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mainland China by a magazine called Japanese Literature.The magazine, published by Jil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is a special magazine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domestic scholars' comments.In the February 1986 issue of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issue, because it reproduce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aiwanese version of Haruki Murakami's work, Ms. Lai Mingzhu, a translator, was published in the August 1985 issue of the Taiwan issue of the New Book monthly-< the World of Haruki Murakami.Murakami, a famous Japanese writer, has since entered the eyes of Chinese readers.
【作者单位】: 日本东京大学中国语中国文学研究科;
【分类号】:I31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佳;;理解村上春树的另一种方法——音乐[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2 吴思佳;;论村上春树的日本关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戴来;;今天之后[J];作家;2007年02期

4 李莹;;村上春树的鸡蛋与墙——对话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J];南风窗;2009年20期

5 吴思佳;;《挪威的森林》之精神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主持人语:后现代语境下的村上春树研究[J];东方丛刊;2010年02期

7 张敏生;;近三十余年日本、中国内地村上春树研究述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尚莹莹;;林少华:翻译村上春树20年[J];全国新书目;2010年03期

9 内田树;;村上春树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之际的贺词(假想版)[J];风光(空港商旅);2009年03期

10 耿海霞;;近十年来中国对村上春树作品的研究述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于进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活动轨迹探源——《奇妙的工作》问世为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少华;哈佛教授眼中的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俊;村上春树:读者比诺奖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3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谢狸/编译;村上春树,想像世界的探险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四种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记者 余传诗;林少华说村上春树获诺奖的可能高达七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吴越;村上春树,谁更像你?[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7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9 张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结与文学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梅愚童;论小说《天黑之后》的主题及其象征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杨阳;多元主义语境下的村上春树的善恶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纳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梁玉婷;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男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王茜茹;论村上春树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初杨;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自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乔梦君;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代小艳;论村上春树作品《挪威的森林》中的“自闭意识”及“自我救赎”[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璐璐;从《小镇,及其不确定的墙》到“世界尽头”[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8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38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4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