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跨文化视野下的聂华苓后期离散写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07:18

  本文选题:聂华苓 + 跨文化视野 ; 参考:《当代作家评论》2014年05期


【摘要】:正在汉语离散文学研究中,存在因不同研究身份视野而产生的研究模式:大陆学者最初关心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对离散者从"叶落归根"到"叶落生根"的发展轨迹的描述,指认文化身份从离散到冲突到认同/混乱的历程。思路表面顺理成章,实难遮蔽其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对"花果凋零"凄情认定的民族主义情愫,以中西文化冲突/对抗为核心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尽管这种思维模式历经从"主体(华人)对客体(异乡他者)"到"主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Chinese discrete literature, there is a research model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identity: mainland scholars are initially concerned with the issue of Chinese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discrete people from "falling back to root" to "leaf falling root".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cultural identity from discrete to conflict to identity / confusion.On the surface, it is difficult to obscure the nationalist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to the sad feelings of "flower and fruit withers", and to the dual opposite thinking mode with the conflict /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s the core.Although this mode of thinking has gone from "subject (Chinese) to object (alien)" to "subject"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饶們子;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J];东南学术;1999年06期

2 许燕转;;同“台”不演同“台”事——聂华苓与白先勇“台北人”主题小说的比较[J];电影评介;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窥新时期我国生态电影的思想内涵[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晨;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园;试论聂华苓小说的逃亡主题[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童翠萍;;聂华苓的“三生影像”[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01期

3 寿清凉;聂华苓:“逃与困”语境中的原乡寓言[J];语文学刊;2005年05期

4 李恺玲;“真空”中的探索(续)——浅论聂华苓的创作道路[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5 丁子人;“溶传统于现代”——试论聂华苓的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的艺术方法[J];中国文学研究;1989年03期

6 章子仲;思乡的情怀 离奇的世相——初读聂华苓的几本小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7 袁园,江合友;自我的叙述与叙述的自我——试析聂华苓小说的逃亡主题[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年02期

8 王勋鸿;;“千山外,水长流”——聂华苓作品中的原乡书写[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04期

9 陆潜;文化使者在上海 伴侣相依在英美──李约瑟与鲁桂珍·聂华苓与安格尔[J];编辑学刊;2001年06期

10 曾令甫;聂华苓小传[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昌华;聂华苓印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苏童;聂华苓的《三生三世》:回忆成为她最苍凉的姿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何贤桂;追寻自由的足迹[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书评人 朱航满;一个时代一群文人的真实处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李景端;推动中美文学交流的热心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书评人 解玺璋;一段因苦难而生辉的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百文;一个动人的姿势[N];中国邮政报;2004年

8 夏榆邋吴瑶;现在的作家没有前一代的深度了[N];南方周末;2008年

9 公仲;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追求和价值观[N];文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师欣;再看一眼这个“丑陋”的中国人[N];南方周末;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学芬;自我与他者:当代美华移民小说中的中美形象[D];河南大学;2013年

2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芳;探索和归属:聂华苓价值观的转变[D];汕头大学;2011年

2 仲昭阳;流散语境中的母国记忆[D];江南大学;2011年

3 许彩兰;在逃离与追忆中寻找[D];暨南大学;2012年

4 陈丽军;聂华苓创作的文化心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郑周明;一个文学生产机制时代的微景[D];上海大学;2013年

6 王云霞;台湾留学生小说主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李晓鸥;美国华文文学文革题材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海艳;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留美作家群创作中的美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1年

9 俞巧珍;当代大陆迁台女作家流寓经验书写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10 穆晶晶;20世纪中西精神漂泊主题文学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38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38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