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解析黑人文学《所罗门之歌》的创作意图

发布时间:2018-04-16 04:33

  本文选题:黑人文学 + 《所罗门之歌》 ; 参考:《语文建设》2013年33期


【摘要】: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所写的《所罗门之歌》是突破女性题材,走上塑造男性进而关怀美国黑人种族命运发展的巅峰之作。托妮·莫里森一直关注着美国黑人种族的发展与未来,关注着他们如何获得文化方面的自信和精神方面的独立。她对在白人文化挤压下的美国黑人的民族文化以及黑人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本文首先分析黑人文学《所罗门之歌》的创作背景,进而对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最后本文重点剖析该小说的创作意图。
[Abstract]:The song of Solomon, written by Toni Morrison, a famous American black woman writer, is the pinnac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theme of women, shaping men and caring for the racial fate of black Americans.Toni Morrison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future of the black American race and how they gai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spiritual independence.She pondered and explored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black Americans and the fate of black women under the pressure of white cultur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creation of the Black Literature Song of Solomon,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ovel, and final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ntion of the novel.
【作者单位】: 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申国正;;论所罗门之歌的创作意图[J];华章;2010年13期

2 李洁;;小叙事与后现代性——《所罗门之歌》中神话、民谣的意义[J];名作欣赏;2013年09期

3 王瑞;;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题[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4 曹霞;;美国黑人寻根之旅与《所罗门之歌》[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5 王振平;;《所罗门之歌》:美国黑人精神解放之歌[J];世界文化;2010年09期

6 李异辉;;从期待视野的角度透视《所罗门之歌》[J];云梦学刊;2009年06期

7 彭慧;;《所罗门之歌》的创作艺术魅力[J];小说评论;2013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滕骁;许俊农;;从反叛到妥协——海丝特·白兰与梅吉的悲剧分析[J];长城;2012年12期

2 黄健;;从《所罗门之歌》看莫里森的美国异族身份和“非洲”他者身份[J];长城;2012年12期

3 陈丽萍;;透视科技期刊读者的期待视野[J];今传媒;2015年07期

4 李异辉;;《所罗门之歌》人物之精神分析[J];云梦学刊;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振翎;民族文化的生存与两性关系的协调——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所罗门之歌》[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高继海;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叙述特色[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张艳清;“所有上帝的孩子都得到了翅膀”——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中“飞行”文化母题探索[J];理论界;2005年11期

4 曾庆元;;《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发展方向的探讨[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5 吴康茹;回归还是超越——解读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主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龙毛忠;漫漫长路 上下求索——从《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寻根之旅看美国黑人青年的成长[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8 王守仁;童庆生;;回忆 理解 想像 知识——论美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J];外国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9 曾艳钰;《所罗门之歌》中的现代主义神话倾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蒋欣欣;黑人民族意识的重建——解读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世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鹏;从姓名看《所罗门之歌》中的寻根过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美芹;;非洲人的“天人合一”观在《所罗门之歌》中的体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黄少红;;“一叶知秋”——《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思考[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印蕾;;“心灵的飞翔”——《所罗门之歌》赏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5 张银霞;;《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和两性关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6 曾庆元;;《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发展方向的探讨[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6期

7 刘玉娟;;从“迷失”到“回归”的隐喻——解读《所罗门之歌》所阐释的黑人自由解放之路[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1期

8 李爱云;徐莉华;;互文性鉴照下的《根》与《所罗门之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9 伍U,

本文编号:1757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57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d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