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海明威自然观及其吊诡
本文选题:生态批评 + 海明威 ; 参考:《求索》2013年08期
【摘要】:海明威的许多作品都涉及了人与自然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显示的自然观、他对自然所取的姿态有一个从早期到后期的嬗变过程,然而,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在海明威的自然姿态中存在着明显的悖论与吊诡之处,乃至存在着生态批评在处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中无法摆脱的困惑,这一难以解答的悖论中隐含的仍是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揭示这一吊诡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生态批评,而是希望从中引发更多有关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Abstract]:Many of Hemingway's works deal with the themes of man and nature.In his novels, his attitude to nature has a transmutation process from the early to the later period. However, the more important problem is that there are obvious paradoxes and paradoxes in Hemingway's natural posture.There is even the confusion that ecological criticism cannot get rid of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ulture and nature, and the deep-rooted idea of "anthropocentrism" still exists in this inexplicable paradox.The purpose of revealing this paradox is not to negate ecological criticism, but to arouse more though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ulture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赵牧;;何谓生态,批评何为?——论生态批评的源流、表现及困境[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赵宇鸿;;环境危机与生态批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磊磊;;普列姆昌德自然生态思想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 吴海虹;;浅谈《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形象[J];才智;2010年35期
3 庞果;;真的猛士——海明威的《老人与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夏伟翔;傅宗洪;;论美国灾难影片中的生态意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磊承;;老人与海:谁是主宰[J];当代小说(下);2010年10期
6 吴双桃;;关于开设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年04期
7 欧阳敏;李维薇;;论《老人与海》中的生命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8 焦博;;硬汉形象的完美诠释者——海明威[J];才智;2012年18期
9 纪媛;梁丽;;从冰山原则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4期
10 徐俊六;;景颇族目瑙纵歌的生态美[J];当代文坛;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珊娜;;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乌云毕力格;蒙古族当代儿童小说主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2 翟敬美;硬汉形象是作家生命的写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羲;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4 杨善根;大地之诗永不止:济慈自然诗歌的生态审美[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5 党阳;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童话[D];苏州大学;2011年
6 黄利达;《白鲸》的陌生化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王矗;生态批评视域下的生态纪录片叙事风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凌明;灾难片的人文意义与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林;海明威作品中的两难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崔文娟;海明威作品之“仁”学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伊丽莎白·舒尔茨;刘志浩;;认识到自己位置的奥德修斯:从生态学角度解读《奥德赛》[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葛红兵;;忧患、信仰与拯救——当代生态文学的三个向度[J];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4 余凤高;;一封信,一本书,一场运动——雷切尔·卡逊诞生一百周年[J];书屋;2007年09期
5 孙宏;《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境界[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6 刘玉;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7 鲁枢元;;20世纪中国生态文艺学研究概况[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6期
8 鲁枢元;;文化生态与生态文化——兼谈消费文化、城市文化与美学的生活化转向[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9 蒋磊;;生态批评的困境与生活论视角[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10 吴景明;;生态论与新世纪美学的兴起[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汪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一红;;从捕鱼情节看海明威自然观的两面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申红;;生态批评视野中的海明威自然观[J];作家;2008年10期
3 薛磊;李家霞;高静;;人与兽的角逐中解读海明威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非洲的青山》[J];科技风;2009年18期
4 陈茂林;从自然的价值到自然的本体——论海明威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5 王晓霞;;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陆启霞;;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海明威生态矛盾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马云飞;;《永别了,武器》的生态批评解读[J];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高青;;海明威自然观的双重性及其悖论——生态批评视域中的《老人与海》[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宋辉;;《两代父子》中印第安因素的生态批评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毕海荣;;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老人与海》[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凯;;绿色的视野——谈梭罗的自然观[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慧仁;;自然:内心的需要——福克纳超越时代的自然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婷;;《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罗伯特·乔丹[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立;;海意象与中西方民族海洋观中的文化精神[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莉清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从文化物质主义角度解读海明威的创作主题[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2 赵秦;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之四)[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洁尘;瓦莱丽与两个海明威[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王问生;“世界上最适合作家创作的城市”[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任井、凯梅;第10届海明威国际会议在意大利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朱晓剑;相约萨马拉[N];青岛日报;2006年
7 于凤川;古美共同保护海明威作品文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邹波 文;沉默的少数[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宋惠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N];学习时报;2011年
10 林一安;调制异国情趣的笔墨[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华;“生态大我”与生态批评的构建[D];北京大学;2013年
2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4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6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兴文;悲剧性的胜利: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海明威作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英;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态矛盾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艳;厄内斯特·海明威和杰克·伦敦作品中的自然观之比较[D];中北大学;2010年
5 王育烽;海明威的自然观[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红霞;对奥斯卡·王尔德作品的生态批评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静;论梭罗的自然观[D];南昌大学;2006年
8 陈茂林;从自然价值论到自然本体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玲玲;解读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秀丽;异化与回归:生态视阈下的《春潮》和《老人与海》[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8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5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