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伦理的失范与心灵创伤的治疗——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本文选题:村上春树 +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 参考:《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2006年获得弗朗茨·卡夫卡奖以后,村上春树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其文学特点在于,文体易于翻译,人物具有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性。新作《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亦如此。这是一部讲述后资本主义社会中心灵创伤及创伤克服过程的作品。在过去十六年对过往的伤痕一直无法释怀,主人公为了克服心灵创伤,踏上了巡礼之程。故事由两大叙事结构组成,一是被共同体所驱逐的心灵创伤,一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巡礼。心灵创伤是主人公和谐伦理的丧失,而巡礼则是主人公通过和谐伦理的重建来治疗创伤以及获得重生的过程。
[Abstract]:After winning the Franz Kafka Prize in 2006, Haruki Murakami became a popular candidate for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It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the style is easy to translate and the characters have the universality of post-capitalist society.The same is true of the new book, the Dozaki without Color and the year of his Patrol.This is a book about trauma and the process of overcoming trauma in a post-capitalist society.In the past 16 years, the scars of the past have been unforgettable, the protagonis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trauma, embarked on a tour.The story consists of two narrative structures, one is the spiritual trauma expelled by the community, the other is the tour of healing.Psychological trauma is the loss of harmonious ethics of the protagonist, while the tour is the process of the protagonist's healing and rebirth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ethics.
【作者单位】: 韩国建国大学师范学院日本语教育系;韩国建国大学亚洲与流散研究中心;
【基金】:韩国建国大学基金项目“研究专任支援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仁伟,陶欢;“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2 赖明珠;;这个字村上春树会不会用?[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3 ;编者的话[J];译林;2010年04期
4 多多;;青春读本[J];医学美学美容;2003年02期
5 林少华;;村上春树的中国之行[J];读书;2007年07期
6 刘信宏;试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比喻[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7 阎保平;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自我的损毁与死亡[J];日本研究;2004年03期
8 阎保平,吴金梅;村上春树的现代爱情寓言——分裂的性爱与爱情[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李莹;;村上春树的鸡蛋与墙——对话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J];南风窗;2009年20期
10 默二;;回望:从一九八五年的村上春树到《1Q84》[J];书城;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铃木章能;桑村特里沙;;后现代的厌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孟令娟;;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构建与自我解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四种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记者 余传诗;林少华说村上春树获诺奖的可能高达七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林少华;哈佛教授眼中的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凌俊;村上春树:读者比诺奖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9 谢狸/编译;村上春树,想像世界的探险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再掀“麦田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纪瞳瞳;从《1Q84》看村上春树的“身体”化写作[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丽静;村上春树:超然与介入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纳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动物形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3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6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