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狄更斯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叙事

发布时间:2018-05-06 00:27

  本文选题:狄更斯 + 历史小说 ; 参考:《湘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一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他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19世纪英国的广阔社会历史画面,并以其对现实的有力鞭挞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俘获了从其所处时代至今的亿万读者的心。本文以狄更斯的两部历史小说为例,阐释文学作品是怎样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历史,以及这种历史叙事的特点。 狄更斯以其独特的历史观洞悉和感知着现实世界,认为现在是过去和未来间的平衡点,他所有创作的主流目的是传达下层人民的呼声和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他的两部历史小说也不例外,它们在历史的旧瓶里装的是批判现实的新酒,描摹历史而意在现实。在《双城记》和《巴纳比鲁吉》中狄更斯通过对群族记忆的文学性反思和家庭命运的另类言说,最大限度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内心的不安情绪,并构建了两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物,以此寻求到一条指引当时人们心灵救赎之路。但狄更斯的历史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其中的叙事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作为一位语言大师,狄更斯善于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来洞烛历史幽微,从悬念的运用到以直接引语表述心理活动等都表现出了文学所独具的特性;其次,他的历史叙事是一种基于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与传统历史叙事秉笔直书宏大叙事的写作态度相对,狄更斯历史小说以历史潮流中可能出现的普通人的可触摸的生活来展现大历史;再次,狄更斯历史小说笔下的历史不是文献式的冷眼旁观,而是顺应了读者的需求,把历史中能适合读者审美趣味的部分尽数呈现。这也正是狄更斯的历史小说历史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具体表现。 本文从细读狄更斯的历史小说文本入手,揭示狄更斯历史小说中历史叙事与传统历史学科中历史叙事的不同之处,从而彰显出文学之为文学的特性。这不仅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窥探狄更斯历史小说创作的价值,,推动狄更斯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同时对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亦具有启示意义。
[Abstract]:As a critical realism novelist, Dickens has great literary attainments. His works show us a broad social and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19th century Engl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It has captured the hearts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readers from its era to this day because of its strong ability to whip and readability to reality. Taking Dickens' two historical novel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how literary works present history in a literary wa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historical narrative. Dickens, with his unique view of history, understands and perceives the real world and thinks that the present is the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he main purpose of all his works is to convey the voice of the underclass and to expose unreasonable social phenomena. His two historical novels are no exception. They contain new wine of criticizing reality in the old bottle of history.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and "Panas Biluji", Dickens reflect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and people's inner uneasiness through literary reflection on the memory of the group and alternative words about the fate of the family. Two grou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life choices were constructed to find a way to guide people's spiritual salvation at that time. But Dickens' historical nov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history in the general subject sense, and the narration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as a language master, Dickens is good at using a variety of narrative methods to hole candle history, from the use of suspense to the use of direct quotes to expres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show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second, His historical narration is a kind of artistic processing based on historical facts,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writing attitude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narration. Dickens' historical novels show great history by the palpabl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that may appear in the historical trend. Thirdly, the history of Dickens' historical novels is not a documentary look on, but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the readers. Present all the parts of history that fit the reader's aesthetic taste. This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Dickens'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unity.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careful reading of Dickens' historical novel texts, and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Dickens's historical novels and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disciplines, thus 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as literature. This will not only help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Dickens' historical novel creation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Dickens' research, but also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论转型期历史小说的文体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刘忠;论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审美表现[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3 赵黎波;先锋历史小说的历史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余宗其;中国古代刑罚教训的反思——评周实系列历史小说《刀俎之间》[J];文艺争鸣;2001年06期

5 杨联芬;《孽海花》与中国历史小说模式的现代转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吴秀明;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7 李运抟;当代历史小说审美意识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8 吴秀明;当代历史小说中的明清叙事[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9 刘永昶;众声喧哗中的失语尴尬——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观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韩元;历史的时空与叙述的时空——谈历史小说中的时空问题[J];当代文坛;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友今;;浅谈姚雪垠“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道路”[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冬梧;;论郭沫若历史小说的现实性与真实性[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8年

3 朱冬梧;;论郭沫若历史小说的现实性与真实性[A];郭沫若研究(第八辑)[C];1990年

4 蔚蓝;;长篇历史小说叙事的史诗范式——论姚雪垠的《李自成》对历史小说创作的影响[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小丁;;三卷本历史小说《徐霞客传奇》出版[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6 伊藤虎丸;袁韶莹;;郭沫若的历史小说[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7 汪洲;;茅盾短篇历史小说的独特性及其贡献[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徐肖楠;;中国先锋历史小说的想象化奇幻真实[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9 伊藤虎丸;袁韶莹;;郭沫若的历史小说[A];郭沫若研究(第六辑)[C];1988年

10 郝一星;;信义:交友之道[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起林;历史小说生存本相的文化透视[N];文艺报;2002年

2 金宏达;近期历史小说创作的特点和走向[N];文艺报;2002年

3 杨华;历史小说的阅读新体验[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师力斌;孙UΑ吨蛴案方芍踩肜沸∷礫N];文艺报;2011年

5 吴秉杰;开拓历史小说创作新生面[N];文艺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胡;拆迁历史小说获科斯塔奖[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王杨;历史小说应保持严肃的史学文学品位[N];文艺报;2013年

8 刘保昌;湖北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三个问题[N];湖北日报;2014年

9 阎浩岗;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观照视角[N];文艺报;2014年

10 ;历史小说的一个焦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爱国;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权绘锦;转型与嬗变[D];武汉大学;2006年

3 包红梅;论蒙古史传文学向历史小说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曾传芳;叙事策略与历史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陈婵;二十世纪上半期(1900-1949)中国历史小说主题类型及其叙事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蒋青林;历史话语世界的精魂[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历史在历史小说中的存在:写实与写意[D];山东大学;2008年

2 鄢莉;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类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马文明;清代中后期汉文历史小说蒙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光碧;余韵袅袅的末代行吟者之歌——浅论司各特的历史小说[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文娟;历史内在精神的超越[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杨志君;论明清历史小说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历史小说的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方培;90年代以来“商业历史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君;论朱苏进历史小说《郑和》的通俗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梁萍萍;生生不息的“星星草”[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99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499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9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