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牙》——“原谅”的伦理与情感
本文选题:麦克尤恩 + 《甜牙》 ; 参考:《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摘要】:麦克尤恩新作《甜牙》戏仿时下流行的间谍题材,以人物叙述为主导模式,综合运用嵌入叙述、心理叙述、内聚焦以及元小说结尾等书写策略,揶揄和嘲讽了欧美政坛对文化领域的丑陋干涉,代表了作者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又一非凡成就。本文试图揭示"原谅"这一在作品中不断闪现的词汇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和情感元素。文章在着力考察塞雷娜·弗罗姆、托尼·坎宁、汤姆·哈雷等小说主要人物的伦理身份的同时,重点探究他们在为守望情感而选择背叛或不忠时的心境与缘由,在此基础上挖掘这类事件以及小说人物请求"原谅"、给予"原谅"的后继行为所潜藏的情感与伦理。文章认为,情感使得小说人物置身无所适从的伦理困境,由于受到伦理意识的约束和指引,小说人物的情感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和升华,并最终促使他们做出了"假背叛,守真情"的伦理选择。无论是托尼和汤姆分别请求"原谅"的致歉书,还是塞雷娜实际做出"原谅"的行为,不仅反映出他们对情感的无畏坚守,而且展现了难能可贵的伦理操守。
[Abstract]:McEwan's new novel "Sweet Tooth" simulates the popular espionage theme, taking the narrative of characters as the dominant mode, and using comprehensive writing strategies such as embedded narrative, psychological narration, internal focus and the end of metafiction. Ridiculing and ridiculing the ugly interference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litics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it represents another remarkable achievement of the author's literary cre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ethical value and emotional elements of forgiveness, a word that has been flashing in the works.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ethical identity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Serena From, Tony Canning and Tom Harle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ood and reason of their betrayal or infidelity in order to watch their feelings. On this basis, this kind of events 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ask for forgiveness and give them the emotion and ethics hidden in the subsequent behavior of forgivenes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emotion makes the novel characters in the ethical dilemma,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and guidance of ethical consciousness, the emotion of the novel character develops and sublimates towards the rational direction, and finally urges them to make "false betrayal". The ethical choice of keeping true feelings. Both Tony and Tom's apology request for forgiveness, or Serena's actual act of forgiveness, not only reflects their fearless attachment to their emotions, but also demonstrates their invaluable ethical integrit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2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经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名利场》中的婚姻爱情伦理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吴远青;李明明;;《珍妮姑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3 崔潇月;;环境伦理中的身份变化——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4 于美琴;;伦理禁忌的慨叹——论哈代《儿子的否决》[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袁雪生;;身份逾越后的伦理悲剧——评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6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7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8 刘霞;;《失乐园》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1年22期
9 谭丽华;;霍桑小说中伦理道德悲剧成因分析——以《红字》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岳铁艳;;论西奥多·德莱赛笔下的罗伯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3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郑斯扬;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D];厦门大学;2014年
5 林宛莹(LIM WOAN YIN);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红卫;哈罗德·品特戏剧伦理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志凌;围城内外的变奏[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学谦;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获奖作家作品之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革新;美国伦理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国兵;艺术自律与审美伦理[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领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关怀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艺yN;伦理选择与道德目标:论奥德修斯的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忆庭;极少主义雕塑家托尼·史密斯[J];世界美术;1991年02期
2 刘璐;;最重要的人[J];晚报文萃(B);2006年08期
3 舒荣;;跨洋寻子记[J];东西南北;2006年07期
4 徐敏;;托尼的免费午餐[J];新西部;2007年01期
5 ;下雨不是迟到的理由[J];聪明泉(EQ版);2007年07期
6 ;动作电影推荐[J];拳击与格斗;2011年02期
7 牛锦生;萨克斯乐手托尼[J];章回小说;2002年07期
8 朱新福;论托尼·库什纳的同性恋剧《美国天使》的“国家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9 金惠敏;朱U,
本文编号:1985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85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