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斯的学徒》看诺瓦利斯的三阶段论
本文选题:《塞斯的学徒》 + 浪漫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诺瓦利斯采用浪漫派最常用的三阶段模式结构来构思《塞斯的学徒》这部小说,无论是小说中的学徒还是童话中夏青特的成长历程,都经历了从原初的自然统一,到人与自然的分裂状态,再到更高意义上的统一的这样一种三阶段模式。小说影射的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诺瓦利斯通过浪漫化和诗意化的手段将个体与整体的发展表现为一个沿螺旋状上升的运动。
[Abstract]:Novalis us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hree-stage model structure of Romanticism to conceive Seth's Apprentice. Whether it is the apprentice in the novel or the growing up of Xia Qingte in the fairy tale, it has experienced the natural unifi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split stat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then to the higher sense of the unity of such a three-stage model. The novel insinuates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rough romanticization and poeticization, Novalis re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whole as a spiraling movemen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德国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基调”(项目编号:10B114)研究性成果
【分类号】:I516.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至;自然与精神的类比——诺瓦里斯的气质、禀赋和风格[J];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2 冯亚琳;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田王晋健;;弗罗斯特《“熄灭吧,熄灭——”》一诗的生存论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刘剑;;时间性问题的转向与艺术的诗性归途——从狄尔泰到海德格尔[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张典;;荷尔德林、尼采与里尔克艺术精神之比较[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5 买琳燕;;旅外过程中的人物成长——试析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凌继尧,季欣;浪漫主义艺术批评中的若干片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列生;;论世界市场时代的文艺生产与消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建华;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伍明春;;论“新诗”观念的塑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夏晓珍;心理学视野中的齐灵窝斯——霍桑《红字》新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胡书庆;灵魂的翱翔与折断的文学之翼[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薛腾;成长的烦恼:德国教育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国金;南方城市中灵魂的书写者—杨克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牛霖霖;论莱辛的启蒙主义戏剧美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刘芝璐;鞭打感情,从那儿敲出智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喻敏良;寻求“自律”论与“他律”论的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海军;姿态悖论下的现代性抉择—《野草》浅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刘剑;狄尔泰美学:生命与阐释的二重奏[D];贵州大学;2006年
10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霞;;浅析《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2 张冰忆;;对高尔基作品《母亲》的新解读[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宋军;;童话[J];法国研究;1988年02期
4 张中载;狼·童话·男人和女人──评安杰拉·卡特的《与狼做伴》[J];外国文学;1994年01期
5 庄泉锡;成年读者眼中的童话——《丑小鸭》象征意蕴的深层抽绎[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6 张竹筠,张献荣;以艺术的精神看待生命──谈王尔德的童话美[J];河北学刊;1999年03期
7 冯亚琳;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8 ;哲理童话的典范之作:小约翰[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年06期
9 黄俏;;试论王尔德童话的“三美”[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今天童话不“拉闸”——《世界儿童》2008十大拉风童话榜[J];世界儿童;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珍;;一位被葬送的浪漫主义女性——读《第凡尼的早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杨莉馨;;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格林童话模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4 户晓辉;;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一个知识社会学研究[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5 黄启高;;初探寓言[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6 蒋显t,
本文编号:1988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8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