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系统与小说人物存在状态——《老安德伍特》的功能文体解读
本文选题:功能文体学 + 《老安德伍特》 ; 参考:《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功能文体学已发展成为现代文体学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一支,是进行小说文本分析的有利工具。文章通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属于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对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老安德伍特》进行细致解读,旨在揭示小说老安德伍特作为边缘人的存在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进而探索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
[Abstract]:Functional stylistics has developed into an influential branch of modern stylistic schools and is a favorable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novel text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Mansfield's short novel "older Anderwood" by using the conceptual functional and transitive systems 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the old Anderwood as a marginal pers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is state, and then to explore the deeper meaning of the novel.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世生;宋成方;;功能文体学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6期
2 申丹;;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休斯《在路上》的文体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3 王振华;“物质过程”的评价价值——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陈宏;;专门用途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实证研究——以法律语篇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陈琳;;《红楼梦》中“见”的结构功能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丁素萍;白云超;;从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人际主位功能看不同学科的语言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任长普;张竹莉;周美才;;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冯浩;刘宇慧;;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灵哲;;试析语篇教学模式在综合英语课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宋加高;潘子正;;《锦瑟》两种英译文本的概念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9 琚长珍;;汉语社论语篇的主位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郭福霞;;主位推进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彭静;;语境,牵制和影响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贞;;名词化与语法隐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苏妮娜;;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情态手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左进;二十世纪美国女剧作家自我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邵春;英语主位化评述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敏;对罗斯福和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及物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潘志娟;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卖花女》中人物语言的风格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马春芬;《茶馆》两个英译本的语域等效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董欣蓉;中美领导人就气候话题讲话中情态责任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琪;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古诗饮酒五不同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祁芳;评价理论视角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介入资源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功能文体学与大学英语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振华;杂文中作者的介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林文治,刘家荣;试论文体的本质[J];外语研究;2000年02期
4 王振华;论功能语法的“目标”与“范围”[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瑾;内容与形式:功能文体学观照下的古诗英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胡壮麟,刘世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张德禄;;文体特征分析的框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侯维瑞;英语的语域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3年02期
9 胡壮麟;语音模式的全应效果——试析狄伦·托马斯一诗的语音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年02期
10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淑红;《达洛卫夫人》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佳佳;汉英旅游篇章的功能文体对比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小云;;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及物性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2 张宜波,刘秀丽;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士兵之家》的功能文体学解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傅慧丽;;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致海伦》和《海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卫丽;;詹姆斯·乔伊斯《死者》的功能文体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唐翠云;;《为国捐躯,甜蜜荣光》一诗的小句及物性系统分析[J];文教资料;2007年24期
6 徐润英;袁邦株;;对两首同名诗的功能文体分析与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翔敏;苏新连;;母女关系主题的建构——《喜福会》的功能文体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魏文;周庭华;;从及物性系统解析《觉醒》中埃德娜的转变[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张敏;;《老虎》的功能文体学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10 张曼;意识流小说文体探究——对《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丽香;;小说语言的形式与功能——《泄密的心》的功能语篇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雪逸;;论《我弥留之际》中的复调特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敏;1900年以来百佳小说人物[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文楚安;小说人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周力军;生活幽暗处令人惊悸的真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鲍伊尹;《激流》:学习如何随波逐流[N];文学报;2006年
5 于国君;克尔日冉诺夫斯基的诡异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高兴;温暖的纪念[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曾园;微暗的火与被低估的金波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童道明;谁看到最后一章不哭泣?[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李茂;走进德雷珀的写作世界[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洁尘;神谕和幻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管淑红;《达洛卫夫人》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马菊玲;哈哈镜里的荒诞“世界”: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文本世界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坤;《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功能文体分析[D];鲁东大学;2007年
2 范林芳;采用及物性系统和态度系统评价文学文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鲍春;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荆棘鸟》中主要女性人物的性格特征[D];河南大学;2012年
4 薛海燕;都柏林人是如何在乔伊斯笔下瘫痪的[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李现修;约翰·济慈诗歌的功能文体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王娜;《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7 庄杏湖;《爱玛》中人物性格特点和权力关系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崔小云;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功能文体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蔡新兴;《红色英勇勋章》的功能文体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姬庆;崔明翊的小说人物中的意识倾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5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2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