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接受的复调:中国巴洛克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28 06:15

  本文选题:巴洛克文学 + 文学思潮 ; 参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欧洲十七世纪巴洛克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涉及巴洛克概念的来源、巴洛克文学的总体评价、巴洛克文学文本探讨、巴洛克文学影响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视角与方法也从比较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文本细读、比较研究等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疑惑和盲点,诸如巴洛克语源追溯杂乱、巴洛克概念及文学文本界定标准含混、对文本的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有失公允、对巴洛克文学思潮的理解与评价存在片面性等。只有对此正视并加以探究,才能对今后的巴洛克文学研究有所助益。
[Abstract]:Since the 1970s and 1980s, Chinese studies of Baroqu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Europe have involved the origin of Baroque concepts, the general evaluation of Baroque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Baroque literary texts. Baroque literature influence research and so on, the research angle and the method also changed from the relatively single social history criticism to the text detailed reading,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so 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such as the confusion and blind spot, such as the backtracking of the Baroque language, the ambiguity of the concept of Baroque and the definition standard of the literary text, and the unfair evaluation of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text. There is one-sidedn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Baroque's literary thoughts. Only by looking squarely at it and exploring it can it be helpful to the future study of Baroqu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10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焕光;;浅谈巴洛克艺术的几点成就[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7期

2 李嘉;;关于巴洛克概念的解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杨周翰;巴罗克的涵义、表现和应用[J];国外文学;1987年01期

4 陈众议;“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5 冯寿农;艺苑上的奇葩——巴洛克艺术:从建筑到文学——关于法国巴洛克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01期

6 黄云霞,贺昌盛;被遗忘的“巴罗克”:中国的巴罗克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7 伍蠡甫;巴罗克与中国绘画艺术[J];文艺研究;1990年02期

8 叶廷芳;巴罗克的命运[J];文艺研究;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锋杰;;论中国当代的创作个性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江守义;何旺生;;以批评建理论——关于当前文学理论建设的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李成玉;;符号中的艺术——简析卡西尔《人论》中的艺术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潘啸龙;朱瑛;;潘岳人品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娟萍;;西方电影中的隐喻修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赵春霞;;试比较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雕塑作品的存在方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10 王丽;;被诅咒的家族——论尤金·奥尼尔家族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2 张立群;;历史的“观念”、“叙述”及其他——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婧;;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发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张进;;活态文化及其对文艺学的挑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泓峻;;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一个重要的文学价值论研究维度[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梁工;;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家庭观念比较研究[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娴;论素材的收集与油画创作的关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姝;材料的言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霞英;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之“文化史”编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明;荒诞极处见真实[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瑾超;卡尔德隆的宗教剧作及其神学基础[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曹雷雨;本雅明的寓言理论[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沈健;博尔赫斯诗二首解读[J];名作欣赏;2001年03期

4 王智明,高春湃;无定形之美──巴洛克艺术探源[J];齐鲁艺苑;1999年02期

5 赵德明;拉丁美洲:巴罗克风格的福地[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1期

6 刘润芳;布洛克斯和他的自然诗——兼与谢灵运比较[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7 刘润芳;德国的巴洛克自然诗[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8 张玉能;巴罗克艺术的美学观[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范大灿;德国启蒙运动过渡期(1687-1720/30)的小说和诗歌[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3期

10 阿德尔·塔依尔;《天秤星座》中的一个茫然的单子[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自然主义文学浅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王涛;叙事的双重谋略——论《我儿子的故事》中个人叙事下的民族隐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凌彰;新加坡华文文学思潮的变迁[J];国外文学;1987年02期

4 俞全华;;历史观念与问题意识下的个性化写作——评黎皓智著《20世纪俄罗斯文学思潮》[J];俄罗斯文艺;2007年01期

5 舒丹;;解读欧洲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年07期

6 张冠华;现代主义中的文学思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王予霞;;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思潮研究综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3期

8 刘翌;;20世纪20年代《小说月报》与日本自然主义[J];唐都学刊;2006年02期

9 卢铁澎;;“日本桥”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曹志明;;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我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课题组 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 高文汉 课题组成员 韩梅;韩日汉文学源头在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华东师范大学 陈建华;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民族复兴的思想者[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刘舸 湖南大学文学院;从差异走向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成;加藤的文学史观给我们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焦莉君;“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马季;忧郁而沉静的一代[N];吉林日报;2004年

8 何其莘;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的开幕词[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冰;跨文化视野中的欧文·白璧德[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周琼;赫尔岑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5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金琼;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文学张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8 齐s,

本文编号:2077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77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