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A.S.拜厄特的“冗词”与语言焦虑

发布时间:2018-06-29 13:25

  本文选题:A.S.拜厄特 + 现实主义 ; 参考:《外国文学评论》2014年04期


【摘要】:A.S.拜厄特的学术敏感和理论自觉不仅体现在其小说选材上,也蕴含在她注重描写、文辞冗繁的语言风格中。这种语言风格既与现实主义作品倚重细节的传统一脉相承,也体现出一种与语言理论论战的姿态,暗示在后现代语境下沟通词与物的努力,体现了一个对语言问题具有深刻意识的小说家在后理论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写作的焦虑与抉择。
[Abstract]:A.S. Byatt's academic sensitivity and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are not only embodied in her novel selection, but also in her descriptive and verbose language style. This language style is not only inherited from the tradition that realism works rely on details, but also reflects a stance of controversy with language theory, implying efforts to communicate words and objects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It reflects the dilemma, anxiety and choice of a novelist with a profound awareness of language problems in the post-theoretical era.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兰;;拜厄特:从“理念小说”《占有》到《儿童书》[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2期

2 侯丹青;;拜厄特作品的国内研究概况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3 毛反骄;周红;;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观[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海舟子;;英国 拜厄特出版新作[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1期

5 J·M·库切;杨向荣;;关于A·S·拜厄特[J];青年文学;2006年09期

6 李福祥;温柔的惊雷:从逃离到顺从——A·S·拜厄特及其《太阳的影子》[J];成都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程倩;;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8 梁晓冬;;拜厄特的小说艺术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孟育凤;;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幽闭意象解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宋艳芳;;论拜厄特学院派小说的自我指涉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程倩;天才拜厄特与她的魔书《占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瑾;谁在左右现今文学作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3 王杨;我的创作:融合古典与现代[N];文艺报;2012年

4 记者 苏娅;“只想写能够让思想解放的小说”[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英]A.S.拜厄特 陆建德 止庵;“写能够让思想解放的小说”[N];文学报;2012年

6 陈姝波;文学地重述历史[N];文艺报;2012年

7 严蓓雯;臃肿体量下的猝然一击[N];文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晓冬;身份的识别与重构:论拜厄特早期小说女性人物的神话性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刘爱琴;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艳荣;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一段浪漫史》中的互文性[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韩照静;对拜厄特《占有》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海燕;对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菊;拜厄特的《占有》对女性历史的重述[D];浙江大学;2008年

5 孙军男;论拜厄特《占有》的多重主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雪;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涵;析拜厄特《儿童之书》的迷失主题[D];暨南大学;2012年

8 扈雅婷;对真实的追寻—对拜厄特《传记家的故事》中后现代不可知论的新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朱静梅;拜厄特《儿童书》中的儿童身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黄丽;对拜厄特《天使与昆虫》中新型男女关系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2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82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