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店员》
本文选题:《店员》 + 人本主义心理学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店员》是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最有声望和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马拉默德因该书而荣获国家文学艺术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和达罗夫纪念奖,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弗兰克·阿勒拜因的精神成长历程。他从一个自私自利、趋乐避苦的人成长为自爱、爱他人和主动受难的人。他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精髓。 本论文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特别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店员》中主人公弗兰克的自我实现之路,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 本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介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历程、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店员》的内容梗概及国内外对该部小说的研究现状,阐明本论文的研究题旨;在下面的三章中,首先介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接着分析了弗兰克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内外成因及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最后指出文本中体现的马拉默德的人本主义思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性与文学价值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类的积极意义。
[Abstract]:Shop assistant is one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and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merican Jewish writer Malamud, for which he won the Rosenthal Award and the Darov Memorial Award from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us established his position in the American literary world. This work depicts the spiritual growth of the protagonist Frank Alabain. He grew from a self-interested, happy-avoiding person to a self-loving, loving and suffering-taker. His growth course fully embodies the essence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y, especially Maslow's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 psych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elf-realization path of Frank, the protagonist in "the shopkeeper", and helps the rea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deep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Jewish literature, the life and main works of Bernard Malamud, and the outlin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hopkeeper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novel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we first introduce the 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y and Maslow's self-actualization psychology, and then analyze Frank's self-actualizati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self-realiz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self-realization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Malamud's humanism thought embodied in the text is pointed out. So that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and literary value of works and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 to human being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青;;苦难与救赎[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2 之岱;;马拉默德《自选集》[J];读书;1984年06期
3 陈应松;;马拉默德:“心脏”在跳动[J];长江文艺;2005年03期
4 李宛悦;;犹太人道主义的乐观精神——读《店员》看马拉默德[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彼得·普雷斯科特;姚富清;;马拉默德——一位体裁广泛的作家[J];世界文化;1987年02期
6 吴学丽;在苦难中坚守——马拉默德小说《伙计》欣赏[J];阅读与写作;2005年09期
7 乔国强;论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犹太道德观[J];东方论坛;1997年01期
8 周祖炎;试谈马拉默德笔下的“移民英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9 曾艳钰;论马拉默德小说创作中的自然主义倾向[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董鼎山;;挣扎的犹太人的记事者[J];读书;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姗;;从《修配工》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仁敬;好书挚友终不忘[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孟晖;浮萍丛开的魔桶[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孙甘露(作家);一切都有待艺术来拯救[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马毅达;谁是劳尔·卡斯特罗?[N];东方早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吴小莉;一场眼睛的盛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用小说讲法 美律师作家异军突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朱伟一;法律也可以是故事[N];检察日报;2003年
8 陈亮 译;不思变革的作家视野太狭隘了[N];文艺报;2001年
9 ;自觉意识是当代文化的特征[N];文艺报;2011年
10 乔国强;菲利普·罗斯获第四届曼·布克奖[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莉莉;困境与救赎—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的伦理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朴玉;于流散中书写身份认同[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娴;种族的记忆,,文学的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店员》[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韩维;《店员》原型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高榕蔚;马拉默德短篇小说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珍芳;《店员》的成长主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凌建平;论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创伤[D];河南大学;2012年
6 郎艳丽;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之“犹太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李晓平;苦难与救赎[D];江南大学;2010年
8 姜春萌;伯纳德·马拉默德《店员》中的犹太文化母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苏娟;从《店员》中的二元对立看伯纳德·马拉默德对犹太道德的颂扬[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永慧;受难中的精神升华[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8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