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在巴黎
[Abstract]:On the left bank of Paris, a woman and her legendary bookstore. I hear George Whitman (George Whitman) is still alive and well into his 90s, the owner of Shakespeare Bookstore in Paris. Two years ago I saw him demonstrate his haircut to two young girls in a documentary: light a candle, lean it over your head, burn it for a while, and then slap your hand out the hot sun on your hair. His shop has become a landmark of Paris. Readers can go to Paris without going to the iron tower, but they can't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尧山壁;;文豪故居[J];地火;2004年01期
2 邵长白;;解读莎士比亚的碑文[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戚叔含;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个性塑造和他的现实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10期
4 龙文森;从It is a long lane…说到莎士比亚的It is a wise father[J];外语学刊;1985年02期
5 胡风;;从莎士比亚谈起[J];新文学史料;1988年04期
6 李伟民;莎士比亚文化世界——评《简明莎士比亚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6期
7 刘厚生;同莎士比亚开了一次亲善的“玩笑”──看锦上添花的新《第十二夜》演出[J];中国戏剧;1994年05期
8 刘明厚;多元化的莎士比亚──1994上海国际莎剧节评述[J];戏剧;1994年04期
9 魏家川;夫妇为人伦之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探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影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他的“黑夫人”[J];世界文化;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裘行洁;;斯特拉特福的启示[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3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赵连元;;审美与生活[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6 傅腾霄;;论马克思对《巴黎的秘密》的批判[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中良;;编稿马虎不得[A];论稿件的审读和加工——中国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选[C];1998年
8 李忠东;;独具特色的巴黎地铁[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自清;;诗与公众世界[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志宏;;美国硅谷的创新机制[A];跨世纪的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莎翁真是用密码写作的“乱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杨程波;莎翁故乡旅游开发给我们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彭镜禧;戏曲与莎士比亚之间的约与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孟保青;意在出新的《新莎士比亚全集》[N];文汇报;2000年
8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晏和淘;莎士比亚与管理艺术[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10 谌 力;超越莎士比亚并不难[N];网络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高莲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小玲;奥瑟罗的他性在原剧和帕克电影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5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6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9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1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