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魔戒》内蕴的现代神话意味

发布时间:2018-09-06 09:46
【摘要】:在科学与技术高度发展的20世纪,"神话"得到了又一次复兴。这样的现象势必有其固有的社会文化因素,作为奇幻小说开山之作的《魔戒》生动地证实了这一点。《魔戒》所具有的完备的神系、二元对立的结构、《圣经》中经典人物的影子和虚构的情节,使《魔戒》具有明显的神话意味,其内蕴暗合了人类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永恒模式,在现代社会具有特殊价值。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 w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highly developed, mythology was revived again. Such a phenomenon is bound to have its own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 which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fantasy novel, vividly proves this. The Lord of the Rings has a complete system of gods, The structure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the shadow of the classical characters and the fictional plot in the Bible make the Ring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have an obvious mythical meaning, which implies the eternal pattern of human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social behavior, and has special value in modern society.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大勇;周艳梅;;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李加强;谈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英语习语[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黄稼辉;;沉舟犹载梦游人——略论沈宝基诗中的神话因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曾少美;;从《马桥词典》看韩少功与米兰·昆德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欧阳长铖;;无止尽的寻求到无法避免的生存“焦虑”——解读卡夫卡作品里的生存情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殷彬;李宝峰;;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谢丽娜;;《简·爱》神话原型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章晓宇;;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时间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10 乐佳;;暗示的背后——浅析韩少功《暗示》与外国文学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周晓牧;;米兰·昆德拉的“毁灭”与“不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7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程雯慧;动画的影像叙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莉芳;九十年代以来“学府散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谢春平;惩罚与拯救[D];南昌大学;2010年

4 高瑞刚;“他是人类的替罪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威;极致化的悲情抒写[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津津;从弗·施莱格尔的文艺理论看德国浪漫派精神[D];吉林大学;2011年

8 程超;论王朔小说中的“我”[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小平;论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作品中再生仪式的呈现和演化[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燕红;叙事学视野下的情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群艳;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论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卢岚;博尔赫斯,一个现代神话[J];作家;2005年07期

3 张慧荣;;爱米莉·狄金森母女关系的女性主义阐释[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4 张沁文;;神话的复兴与回归——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神话倾向探析[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5 刘琴;;《沉没之鱼》的解构主义阅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6 康志鹏;;来似风雨,去似微尘——从女性主义心理学分析汤亭亭《女勇士》之《无名女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7 薛琴;;异性恋和同性恋——《九重天》的解构阅读[J];学理论;2010年18期

8 吕芳慧;胡洁雯;;二元对立的人物原型在《香水》中的运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倪娅岚;;寻求女性主义的“化蝶”——通过思嘉·奥哈拉的人物分析突破女性主义之禁[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10 王胜男;;指引人生的灯塔——从二元对立赏析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阮倩;;颠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儿童/成人的二元对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薛海宁;;《白雪公主》——狂欢的世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晶;;空间的性别 性别的空间——论《琐事》中家庭空间的政治关系[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荣智慧;冲突的世界[N];文艺报;2010年

2 耿娴;人类如何走出“迷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李保杰;从哭泣到愤怒呐喊[N];文艺报;2009年

4 安武林;精灵们的世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5 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回顾与总结[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曾嘉;文化——文学——人[N];文艺报;2006年

7 胡军;我们是作家 我们在东亚[N];文艺报;2008年

8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安尼(书评人);中国人如何理解歌德?[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郭英剑;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方兴未艾[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萨晓丽;论威廉·S·巴勒斯文本中的反控制和意识的拓展[D];厦门大学;2007年

5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车凤成;为被承认而斗争—贝娄作品主题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董丽娟;狂欢化视域中的威廉·福克纳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程殿梅;流亡人生的边缘书写[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绍兵;酒神与日神的交响[D];山东大学;2005年

2 徐练宏;结构与主题的完美统一[D];安徽大学;2006年

3 黄冬群;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历史性与反历史性[D];重庆大学;2007年

4 居正华;论狄更斯自传体小说中的人物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冯伟;《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意象的二元对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姜玲;否定绝对[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纪小军;帝国主义作家:对吉卜林的误解[D];郑州大学;2005年

8 胡菁艳;解构视野下的《专使》[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9 李洋;结构主义视角下的《远大前程》[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龚禧;论尤金·奥尼尔后期作品的悲喜剧因素[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25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5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1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