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低与征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书写印度的两种方式
[Abstract]:Historically, India was Britain's most important colony in the East, providing Britain with a steady stream of material wealth. British mainstream ideology, however, has a general attitude of disdain and prejudice towards Indian culture. This trend of thought affects the views and attitudes of British Romantic poets towards India and further determines the derogatory perspective contents and methods adopted by these poets in their writing of India.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Romantic poets Sausay and Keats embody two ways of writing about the East: belittling and conquering. These two way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cro-identity system of British imperialism, which shows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of "Eurocentrism" and "ethnocentrism".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A752016)
【分类号】:I561.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2 陈影;赵沛林;;自然写作: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灵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赵稀方;;民族革命与文化身份——马克思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传统中的法侬[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张德明;沉默的暴力——20世纪西方文学/文化与凝视[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窥新时期我国生态电影的思想内涵[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燕;吐鲁番木卡姆的社会功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陈晨;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菁;论天人合一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外国文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约艾·高士;陈文林;;1857年的民族起义[J];历史教学;1957年08期
2 詹得雄;留影西姆拉[J];w,
本文编号:2226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26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