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波焦利的先锋理论
[Abstract]:The Italian scholar Renato. Bergioli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in the western pioneer theory circle to discuss the pioneer art in the middle of the 20 ~ (th) century. In his 1962 book Pioneer Theory, (Teoria dell'arte d'avanguardia), he discussed the western avant-garde art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concept of vanguard. Hi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avant-garde art is concentrated in this work. Although the avant-garde theoretical writings that appeared later in the West are important, many of the problems and ideas in these works almost started from Bojorie, or the criticism and transcendence of Bojori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Bojorie's works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western pioneer theory in the 20 th century. Reading this work again today will help us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vanguard problems in the relevant expos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and combing the origin of Bergioli's vanguard theo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oints out its theoretical limitation, so a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oring pioneer's theory and its writing.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10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韵;;20世纪西方先锋派理论研究述评[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3 李雅菲;张红跃;;浅析阿多诺的“中介”范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4 黄石;杜庆春;;反对电影,还是被烈火吞噬——思想或抽象写作在居伊·德波作品中的影像呈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沈湘平;;以“回到”的方式“经过”[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滕翠钦;;尴尬的叛逆——西方“批判”理论的内部分裂[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7 徐勇;;先锋的“回归”与“日常生活”实践的“胜利”——关于先锋小说及其回归传统的再思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8 邱运华;;以“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全国文化中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沈湘平;;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唐闻笳;张立波;;抉择·平衡·超越:席勒平衡美学的进路——以《审美教育书简》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傅德本;;自然辩证法何以安身立命——读刘啸霆教授文章的几点认识[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马拥军;;从唯心主义总体性到唯物主义总体性——兼评卢卡奇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自我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曾德华;;社会现实:来自奥尔曼的观点[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6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印海;;后新时期电影与政治的艺术可能[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7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阳;当代文学生产机制转型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祝燕;媒体健康传播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邹玉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郑立峰;未竟的现代性诉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小莲;“十七年”儿童小说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炎;现实的批评与超现实的虚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萌彦;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保;;卢卡奇批判现代主义的逻辑解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1期
2 马驰;;卢卡奇、胡风、冯雪峰现实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3 张志强;;图书·人文[J];书城;2004年06期
4 朱崇科;;论卢卡奇和巴赫金“小说理论”的叙述关涉[J];求索;2006年09期
5 张艳龙;;文学史建构中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论卢卡奇史学思想的影响及对文学史研究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6 尼·塔拉扬;米慧;;皇帝的新时尚[J];俄罗斯文艺;2007年02期
7 ;时事语录[J];读者(原创版);2008年02期
8 汤拥华;;理论如何旅行[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9 郭军,智晋平;世俗的启迪——读解本雅明的《超现实主义》[J];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10 张开焱;学术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学术——以巴赫金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万胥亭;;从波特莱尔的“时尚现代性”走向现代艺术的四种“诗意现代性”[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端传妹;;《洛丽塔》:多棱镜下的人性[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达秋;;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激进主义[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娟娟;时尚少女小说受到青少年热捧[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2 锦玉;英萨缪尔杰克逊奖候选名单出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拜亚;丹·布朗政治惊悚小说引入天体生物学[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4 见习记者 彭致;以色列作家奥兹用两支笔写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张黎;德意志民族的记忆和心声[N];人民日报;2005年
6 星河;科幻文学:面向未来 方兴未艾[N];光明日报;2006年
7 Lorenz Lorenz-Meyer;事物的危险边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小拙;暗夜闪电:诗人与密探[N];文学报;2006年
9 戴恩;魔鬼文化背后的集体尖叫[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康慨;世界邦德学大会解构文学史上最大间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施赞聪;权力与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余嘉;中国批评视野中的俄苏“红色经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军;约翰·多恩诗歌中的批判现实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楠;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伦理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董英;论《1984》对于极权主义的表现[D];中南大学;2008年
4 郝晶;聚焦印巴分治的伤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韦燕;论博尔赫斯的文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磊;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吴倩;幽灵般的对象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f ;达里奥·福的权力游戏[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邵艳平;再论《平家物语》中的平清盛形象[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沈静;卢卡奇对胡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与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49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4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