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试论消费社会中的“外貌主义”少女形象

发布时间:2018-12-16 13:17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批美国文学作品,刻画了一群对"性感美女"体貌极度渴求、对自己性成熟的身体过度焦虑的少女形象。借用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皮福的观点,此类形象可谓"外貌主义"病态少女,她们为了变得性感而愁肠百结乃至自伤自残。但这不是少女的错,这是消费文化的罪过。人们遵从消费社会的欲望逻辑,把性感少女当成了消费品中最美丽、最能发泄欲望的对象。本文对此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Abstract]:A number of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since the 1960s depict a group of young girls who are desperate for the body appearance of "sexy beauty" and overly anxious about their own sexually mature bodies. To paraphrase American psychologist Mary Piper, such images can be described as "physique" morbid girls who feel sad and even hurt themselves in order to become sexy. But it's not the girl's fault, it's the sin of consumer culture. People follow the desire logic of consumer society and regard sexy girls as the most beautiful and the most able to vent their desires in consumer good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riticizes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基金】:作者主持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当代美国成长小说中问题少年形象生成之探索”【项目批号:TJWW12-035】 作者参与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批号:09&ZD0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人的困境与人性的悲哀——论英美文学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霍侠;;《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新黑人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刘英瑾;安秋萍;;金钱捕获下未泯的天真——简析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崔扬;;当欲望走到尽头——《嘉莉妹妹》与市场意识形态的诞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杜丽霞;狄金森的死亡情结与美学理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德文;;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文学特色及对美国黑人文学的贡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宫玉波;郝运慧;;尼采哲学视角下的亚哈船长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韦华;;创造生活的幻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9 刘宏;;19世纪美国文学基督和上帝形象的变异与超验主义[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胡晓;;中国大众媒体中的后现代主义——以胡戈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例(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朦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8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辉娣;岛上的迷途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亚男;德拉库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严青;论福克纳种族立场的模糊性[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雷蕾;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丽冉;卡森·麦卡勒斯创作中“酒”的艺术建构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静;陈振华;;立足消费文化语境的欲望故事——重读《嘉莉妹妹》[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韩小聪;;羡慕与疑惑:德莱塞对消费主义的文学解读——以嘉莉妹妹形象的塑造为中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荔叨;;身体、消费与性:“救赎物品”与“谋杀政治”——拾掇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中的一个思想碎片[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22期

4 吕娟霞;;一曲温婉而凄美的女性之歌——《边城》与《伊豆的舞女》中少女形象之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朱丹;;浅谈王安忆笔下的少女形象[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舒安娜;斯汤达笔下的两个贵族少女形象[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7 王宁;论索尔·贝洛的小说创作[J];国外文学;1989年01期

8 吾文泉;;“欲望”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和《欲望号街车》的比较研究[J];戏剧文学;2002年09期

9 李小海,姜士昌;简评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穆杨;;Anne Sexton“灰姑娘”中的消费社会[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珊;;《天一言》中“天一”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燕燕;;欲望的极化与父权制的动摇——评托马斯·曼的小说《威尼斯之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林丽贤;;幻想监狱:论《蝴蝶君》中的蝴蝶固像对东西方想象力的束缚[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阎嘉;;高雅艺术真的有那么“神圣”吗?——读约翰·凯里《艺术有什么用》[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彭家海;安璐璇;;从《榆树下的欲望》看尤金·奥尼尔的美国现代悲剧思想[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辛;;从剧本到电影——试论《欲望号街车》的现实主义倾向[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家燕;;醉心于操纵语言的魔术师——试论纳博科夫的语言技巧在《洛丽塔》中的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永刚(自由撰稿人);逼近欲望真相[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阎海东;青春如何下地狱[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李晓洁;小说类中年版“欲望都市”风靡全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4 胡永刚;交织着欲望和道德的忏悔[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薛忆沩;最“短”的城市[N];南方周末;2007年

6 弗马 书评人;勒·克莱齐奥:为什么一定要把世界变成一个模样呢[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杨建玫;关于欲望与控制的黑色童话[N];文艺报;2010年

8 马良;开向死亡的欲望街车[N];文艺报;2011年

9 段丽君;俄罗斯文学萌生回归欲望了吗?[N];文艺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涂桂林 章红雨;渡边淳一:作家要深刻地爱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冬;W.S.默温诗之欲望与无限性[D];南京大学;2011年

2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陈凌娟;柯莱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英;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欲望的心理透视[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6 廖昌胤;悖论叙事[D];浙江大学;2006年

7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梁超群;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耿潇;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世界中的欲望主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勇;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休闲文学[D];扬州大学;2007年

2 何永棠;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心理塑造[D];暨南大学;2001年

3 刘立群;《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4年

4 邵文腾;《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恋情结剖析[D];清华大学;2005年

5 孙建萍;《嘉莉妹妹》:文学伦理学与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双重解读[D];重庆大学;2008年

6 王小静;从《美国悲剧》看大众文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莎丽;欲望的伦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爱华;《白噪音》中所体现的消费社会现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伟;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幸福生活”[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伍娟;《榆树下的欲望》[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2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82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