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权及宗教自由思想对霍桑小说人物塑造的抨击
[Abstract]:Hawthorne is a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 whose novels express feminist thought and thus establish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s in Hawthorne's novels by the thoughts of women's rights and religious freedo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of Hester in his famous novel, the Scarlet lett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Hawthorne's novel creation thought and feminist thoughts contained in his works.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外语系;
【基金】:湖南省201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涉外导游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育研究——以湖南省为例》(12C0953) 湖南省2012年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基于激励机制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监控模型构建研究》(XJK012CZJ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石玉;;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在《红字》中的体现[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徐新明;高查清;;试析霍桑在《红字》中对十九世纪女权主义理想的构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3 程树华;霍桑的女权主义思想在海丝特·白兰个性上的体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孙艳;;藿桑与海丝特[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4期
5 徐红艳;;解读霍桑《红字》中海丝特的女权主义思想[J];长城;2010年02期
6 李芸;;《红字》中海斯特的边缘地位——霍桑女权主义意识体现[J];琼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戚涛;霍桑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构[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8 刘应德;完美的珍珠:霍桑内心忏悔的化身[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9 臧晓虹;;从《红字》中女性问题看霍桑的反超验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高杏生;为什么霍桑扶摇直上而朗费罗一落千丈[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阙诗涛;;《红字》前言创作的真实目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湘齐;;《红字》:冲突的悲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吴希;;迪默斯德尔的悲剧和基督教堂的衰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伟珍;;《红字》——人性与社会性之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保军;完美的讽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戴本刚;《红字》:一个遥远而忧伤的乡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不食人间烟火的传奇[N];文学报;2003年
4 王炳根;路易沙的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苏童;短篇小说永远是正确的[N];解放日报;2008年
6 陈满华;淘尽黄沙始见金[N];中国邮政报;2003年
7 杨灏;一生中的一本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苏友贞;未适的新土[N];东方早报;2008年
9 文楚安;小说人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王炎;女巫叙述与欧美文化及文学创作[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靳涵身;重写与颠覆—约翰·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之互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朱婷婷;西方小说空间符号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爱琴;A.S.拜厄特小说中的性别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珏;穿越黑暗——霍桑笔下的恶人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于洋;霍桑的科技观及其短篇小说的悲剧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谢壮;霍桑对启蒙科学观的解构[D];安徽大学;2013年
4 况威;霍桑小说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加琴;论霍桑的哥特式清教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季晓燕;《红字》中的霍桑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娟;海斯特·白兰:孤独的社会变革者——试析霍桑的社会变革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铭;论霍桑的加尔文主义倾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玉艳;论乔治·艾略特的女权主义思想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58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0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