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战争阴霾下的壶井荣的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19-02-11 10:04
【摘要】:当代日本著名女作家壶井荣在中日战争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有14篇是反战主题的,有十余篇是写战争下人民生活状态的,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统治下,这些作品所带来的价值都弥足珍贵。文章以壶井荣的《走廊》、《历》等作品为例,简要展现了作者的反战思想和鼓励人们在战争阴霾下努力活下去的创作目标。
[Abstract]: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Kuroi, a famous contemporary Japanese woman writer,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Of these works, 14 were about anti-war themes, and more than a dozen were abou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people during the war. Under the extreme rule of Japanese militarism, The value of these works is invaluab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ti-war thoughts and creative goals of encouraging people to live under the shadow of war are briefly presented by taking the works such as the Corridor and the Calendar by Kokai Jirong as example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壶井荣 ,帅生松;走廊[J];当代外国文学;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谈谈文学创作中心灵美的描写[J];韶关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2 方柯;浅谈感情在文学创作中的中介传达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3年04期

3 段文耀;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观点[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4 樊淑媛;;试论“移觉”和“移情”[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5 董兴泉;;论舒群的文学创作[J];绥化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6 艾依温·萨诺夫 ,杨绍伟;“我永远不能使之尽善尽美”——与尤多拉·韦尔蒂一席谈[J];外国文学;1987年08期

7 周均平;泰纳的文艺典型观略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半夏;文学创作的定势误区[J];当代文坛;1991年02期

9 吴岳添;萨特早期著作出版[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2期

10 林建华;中西文学畸人比较谈[J];阅读与写作;199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兰珍;;从马洛的寻觅看文明的堕落[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张杰;;多一点问题,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3 刘士林;;文学批评的终结[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永祥;;二十世纪南半球诗圣——瓦列里·别列列申[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楚;;晋江籍菲华作家及其贡献[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刚;;关于先秦两汉文学与语言文字关系的几点思考[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昂智慧;;幻想大师——卡尔维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9 刘燕南;;横看成岭侧成峰——论《呼啸山庄》中隐含的心理学类型和原型意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万海松;;《战争与和平》中两位贵族青年探索幸福的心路历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平;佩内洛普:她是那样卓尔不群[N];文学报;2009年

2 ;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举行[N];文学报;2009年

3 采访人 欧宏 瞿磊 本报记者;文学是最美的纽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本报评论员 郭凯;略萨的“抗争”精神仍在延续[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通讯员 王登博;王友明作品荣获第五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二等奖[N];临汾日报;2010年

6 宗笑飞;哲麦勒·黑托尼为反对遗忘而进行创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辛越;艾特玛托夫的追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张琼;洛奇:在经典和通俗之间游刃有余[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王滨滨;文学基金资助了谁?[N];文学报;2006年

10 胡军;中韩文学论坛在北京举行[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英;走向完整的生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金举;“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室生犀星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金云;论泰戈尔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D];复旦大学;2009年

4 马征;西方语境中的纪伯伦文学创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7 曹航;乔叟《坎特伯雷故事》之独创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荣洁;茨维塔耶娃创作的主题和诗学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小丁;作为长篇小说家的约翰·契弗[D];四川大学;2005年

2 安瑛;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延边大学;2007年

3 俞海宝;奥斯卡·王尔德文学创作中的矛盾性[D];兰州大学;2007年

4 高军玲;隐秘的展示[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薇;《巴黎圣母院》:文学视野中的建筑[D];中南大学;2008年

6 高nInI;自然意象之隐喻:霍桑罪恶观再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晶;孤独的行吟与精神的守望[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如敏;地点与文学创作:简·奥斯丁世界里的巴斯[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楠;科幻与现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贾军芹;文化局限与战后派文学的反战艺术高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19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19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