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试论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多余人”形象

发布时间:2019-07-21 19:41
【摘要】:“多余人”形象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是对人类内心深处最隐秘部分的挖掘,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概括。正是因为“多余人”形象具有这样的特性,它由19世纪俄国文学中的独创,而不断演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波及和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学创作。例:法国的“局外人”、日本的“逃遁者”、美国的“反英雄”等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的“多余人”形象,不仅仅来挖掘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形象产生的原因,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日俄“多余人”的简单比较,进而来分析这一形象在世界范围中的意义。 本篇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首先对“多余人”这一概念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进行了概括,简单地归纳了俄国的“多余人”形象。其后点明本篇论文的中心是分析夏目漱石后三部曲中的“多余人”形象。最后阐述了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三大章,第一章以夏目漱石的具体的文本来分析“多余人”这一形象在夏目漱石笔下的独特气质。其中第一节以《春分之后》为具体文本,分析主人公须永市藏的那种不安的苦闷心境;第二节以《行人》为具体文本,分析主人公一郎面对复杂家庭关系的那种孤独的痛苦;第三节从“怀疑论”和“向死挣扎”两个角度分析了《心》这部作品。主人公先生面对转型社会的那种思索、怀疑、焦灼、挣扎的状况较之前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有了更为刻骨铭心的感触,也有了苦苦追寻而无路可走的悲苦,因而主人公先生最终选择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孤寂的一生。第二章分析了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产生的原因,从内在的“劣根性”和外在的“冲突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了夏目漱石笔下“多余人”的独特气质。第三章通过对俄国“多余人”形象序列的整理和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对日本“多余人”形象序列的整理和对其独特气质的概括,简单的对两国的“多余人”形象进行了比较,最后就他们的共同本质,论述了“多余人”这一形象的成为世界性文学现象的必然性。结论部分不仅归纳了夏目漱石对“多余人”形象刻画的特殊贡献,也将这形象的的独特内涵归结为对人类精神的普遍反映。希望我的研究能对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於孝申;熊新;;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探源[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孙红;“多余人”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傅加令;论光源氏是“多余的人”的形象[J];九江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4 宗琪;;浅谈俄罗斯文学作品中“多余人”的时代性和民族性[J];青年文学家;2011年24期

5 何乃英;;《明暗》——夏目漱石创作的新突破[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2年04期

6 张颖;变革时代的多余人——浅析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石黎;;论“多余人”奥涅金超越的悲剧必然性[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517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17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