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族裔身份:任碧莲作品《爱妻》的多元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20-04-01 11:46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为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学不可避免的呈现多元化倾向。任碧莲的创作常表现出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少数族裔之间的联系及族裔身份不定性的独特见解。多元文化语境下各个少数族裔及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作为解决方法之一,任碧莲提出其文化身份及族裔性的自由流动的独特见解,认为“同化”更多的指的是各族裔之间的互相借鉴,而不是对各自文化根源的疏离。“文化多元主义”可以用来涵盖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即对差异容忍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论文试图通过分析任碧莲2004年出版的小说《爱妻》,探索其对少数族裔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的独特见解。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之一的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华裔文学作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如果说赵建秀是中国文化的捍卫者,任碧莲则是中西文化的调和者,主张以更广阔的视野关照美国社会各族裔问题产生的困惑。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发展也步入了一个矛盾,华裔作家是应强调自身的华裔特征来丰富多元文化,还是弱化自己的族裔色彩更快的促进文化融合?论文第二章着重分析了《爱妻》中的文化冲突共处及当代美国新型家庭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的象征,少数族裔身份到底如何确定及由什么确定,展示了作者在族裔身份流动性上的观点。第三章分析了华裔移民在当代美国的状况及跨族裔婚姻使多元文化下的族裔身份问题更加复杂化。结语部分重申了作者在美国文化身份上的观点,多元文化为华裔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丰绩;;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2 韩家炳;;中国学者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9年06期

3 王芳;;《喜福会》的女权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周娜;;《最蓝的眼睛》与《女勇士》中母亲形象之对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杨梅;;论《宠儿》中的黑人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马慧;;人性的异化与救赎——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宗教特色主题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赵蔓芳;;福克纳的自然主义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傅婵妮;;文化创伤的言说与愈合——解读盖尔·琼斯的小说《科里基多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张亮;;美国战争电影中人性表达之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贾玉洁;;浅谈莉莉·巴特的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屈书杰;;南北战争前教会教育黑人的努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赵明利;;定义“典型美国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何肖朗;;美英非虚构文学后现代发展的历史诠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霞;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隋红升;身份的危机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5 艾洁;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积敏;全球化时代美国非法移民治理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7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新锦;早期美国毒品控制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时;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接骨师之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媛;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体育纪录电影的发展与特点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平丽;析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人物温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郑文桥;回归伊甸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娜;当冲突遭遇种族:美国电影《撞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传荣;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0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10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